□刘日辉
基层党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推动者、实施者、落实者。大余县充分发挥组织部门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勇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职责使命,用好“三色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巧用“红色笔”,建强基层党组织,擦亮乡村振兴底色。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建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抓两头,带中间。统筹抓好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和红色名村创建,对照“六个模范”标准,分阶段创建一批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示范引领成为全县村党组织主心骨,整合人财物等资源,通过“保护红色遗址、讲好红色故事、做好红色培训、争当红色模范”推进红色名村建设。落实“5+1”联合整顿攻关机制,因村施策、限期整改,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晋位转化。促整合,提成效。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质增效工程,整合“时间超市”“孝老食堂”等场所功能,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服务清单制度,打造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建网格,优服务。建立健全“1+3+N”农村网格化管理机制,织密网格体系、优化网格设置、建好网格员队伍、完善考核方式,依托微信群、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开展群众点单、支部派单、联动结单、公示晒单“四单”服务群众模式,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巧用“绿色笔”,建强基层队伍,砥砺乡村振兴成色。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的关键。改善结构,提升素质。推进“一业五带三培”计划,把更多党员培育成为致富能手、把更多党员致富能手培育成为村组干部,让村组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实践锻炼挑大梁。发挥江西农业大学挂点优势,线上报考指导、线下送学上门,激励更多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梯队培育,拓宽空间。挖掘选培“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每村每年动态储备至少3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凝心·强基·赋能”主题大培训,实现村“两委”干部培训全覆盖。畅通“后备干部—正式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干部”顺向培养渠道,健全村干部报酬待遇增长机制。加强管理,杜绝躺平。用好“目标、问题、整改”三张清单,每季度评选“红色先锋、绿色达标、黑色追赶”等次,将评选等次与村干部绩效奖励、评优评先、考试推荐挂钩,推动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大擂台”以实干作答、以实绩交卷。
巧用“金色笔”,发展壮大产业,增添乡村振兴亮色。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动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好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抓住当下消费提振契机,用好县级发展村集体经济“11条措施”,从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村集体发展产业扶持。试点组建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聘请专业人员运作,盘活优质闲置资源,鼓励村集体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物业管理、资产管理、项目开发运营等市场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强筋壮骨。在麻鸭、金边瑞香、黄酒等传统生产区,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把产业做大、产品做精;在林木资源丰富区,通过盘活村集体山林经营权,打造更多集体经济名村;总结推广青龙镇“养好牛”、黄龙镇工厂化循环水养鱼典型经验做法,探索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模式。利益联结增强内生动力。落实好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奖励机制,依规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奖励。用好农村党员信贷贴息政策,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帮带形式,促进多元主体参与集体产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作者系大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