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清兰 实习生张月 通讯员王贵福 黄彩云
近年来,为全力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及社会和谐稳定,我市秉承“治未病”理念,打造“341”工作模式,出台三项核心制度、建立“四位一体”预警机制、用好一个劳资纠纷调处平台,力求把欠薪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化解在项目一线。2023年上半年,全市劳动监察部门接待处理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金额同比实现三个大幅下降,分别为42.61%、43.29%和64.70%。
出台三项制度 推进立体治理
规范治理,制度是依据。为破解欠薪难题,我市细化完善了“一清单一指引一保函”三项制度,初步构建起“上下贯通、衔接有效”的制度体系。
赣州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市信访联席会议印发《根治欠薪工作责任清单》,将属地党委、政府和市直各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单位的根治欠薪工作责任具体化、清单化,并对问题频发、久拖不决的责任单位进行联合督查,形成了“人社牵头抓总,部门归口负责”的工作格局。
针对不同行业主管部门对各自行业领域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存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我市制定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指引》,对工程项目从拿地到竣工备案的全建设周期、全用工链条,制定了全市统一的清单化、样例式“防欠薪标准”,规范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劳务单位、农民工等所有参建主体应落实的源头治理措施制度。
“相比现金保证金,‘工程保函’具有更加便捷、高效、实惠等优势,同时为企业解决了资金占用问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市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我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力推行银行保函、保险保函、担保保函缴交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企业办理保函视同已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推行保函,使企业需缴纳的现金降至原保证金的1%至3.4%,有效释放了企业现金流压力,得到了“减负”。同时,金融机构拥有丰富的市场化手段,引入金融机构参与,为治欠夯实了“前哨”力量,为人社部门增加了“工作友军”,实现了“三赢”。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结存共计52.7亿元,以保函方式缴交36.41亿元,占比达69.09%。
“四位一体”预警 及早消除隐患
今年6月,赣州蓉江新区首个项目劳资纠纷调解站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项目正式挂牌运行。该调解站提供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项目规范管理劳动用工,激发项目(企业)劳资专管员、人事专员的终端触角作用,组织开展常态化自查,发现问题自主整改,努力将问题发现和解决在项目一线。
凝聚各方力量,我市建立市县联动、部门联动、社会联动、人社部门内部联动的工作机制,通过强化企业自查、行业排查、政银联查、人社监察“四位一体”预警,形成根治欠薪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协同落实、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发挥住建、水利、交通、国资委等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将农民工工资保障支付情况纳入质量安全日常监督检查、工程项目办理施工许可证、企业注销变更及政府投资项目申请资金拨付审查等内容范围,借助行业职能和专业优势,及时排查发现欠薪隐患;将农民工工资专户纳入司法查控系统白名单,与专用账户开户银行共享数据,由开户银行每月报告工资专户资金变动数据信息及专户是否存在涉法涉诉冻结等情况,联合排查工程项目是否存在因资金问题带来的欠薪风险隐患。
人社部门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对国务院根治欠薪线索平台、12345热线和劳资纠纷调处平台等掌握的欠薪线索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出投诉反映集中的项目企业进行重点排查,在重大敏感节点和欠薪反映较为集中时期开展专项检查。
对企业自查、行业排查、政银联查、人社监察排查出的重点风险隐患,实行“双包案”销号管理,即对应的责任单位落实领导包案、人社局内部落实领导包案,市县上下联动、部门左右协同,共同推动销号管理,确保欠薪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自今年4月实行预警机制以来,全市共收到17起涉访隐患预警,其中16起在基层快速妥善化解到位。
用好一个平台 提高治理质效
“负责人联系不上,我们的工资已经被拖欠很久了,希望能通过你们的帮助解决欠薪问题。”日前,几名农民工来到赣州市劳资纠纷调处平台求助。半小时内,该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就赶到了,工作人员现场组织双方调解。双方协商一致后,项目方立即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我市组建了全省首家劳资纠纷调处平台,由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城投集团(市国资委授权)派专人常驻集中办公,负责处理“行业归口”的劳资纠纷,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处理、联动处置、一站式化解”。平台将人社专业优势和住建、国资行业主管优势等进行整合,实现行政调解与监察执法、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联动配合,推动根治欠薪工作提质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欠薪案件按期办结率达100%,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办理满意率达98.9%。
同时,我市坚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配合。对用人单位欠薪逃匿、拒不到场配合处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等疑难案件,市人社部门积极与公安部门对接,由公安机关依法提前介入,通过公安机关传唤、110指挥中心电话督促等方式,督促用人单位快速处理;对拒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的欠薪案件,市人社部门及时依法移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今年上半年,全市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6起,移送法院强制执行欠薪案件13起。
此外,我市还组建了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坚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探索“监察执法+仲裁调解”办案新模式,劳动监察和仲裁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联合办案,共同研究疑难复杂典型案例,强化案件材料、信息、流程及结果的共享互认,柔性处理欠薪案件和争议矛盾,提高欠薪违法案件的调解处理质效,形成“1+1>2”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