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意的西河

  □王历瑞

  西河啊,你阅尽人间春色,写就时代辉煌。

  西河是一条美丽可爱的河流,因为她是一条家乡的母亲河,我对她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

  西河,古称梦水。清朝信丰籍进士黄世成有诗云:“桃梦两流夹,人烟聚水东。”据《信丰县志》(1985年版)载:“西河,古名梦水,发源于油山乡油山村猪牯坪,流经油山、大阿、同益三个乡,于县城北注入桃江。主河长47.7公里,集雨面积381.15平方公里,年流量2.72亿立方米。”西河上游油山森林茂盛,地势险峻,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及赣粤边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的核心区。上游另有一支山溪水,源出海拔500多米的竹子园,流经高松树下,折东过九渡圩,于街上汇入西河,西河两岸风景如画,意境若诗。

  西河以母亲般的乳汁滋养了两岸的黎民百姓,带来了富裕与幸福。一年四季,澄澈的河水从巍峨的油山深处流淌而出,一路泉水叮咚、欢歌笑语,绕过深山,穿过河谷,走过村庄,来到城镇,诉说着西河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县城之西,西河之畔,俊秀谷山,乃信丰客家人发祥之地。据古《南康志》载:“晋叶率为九江太守,避刘曜乱,奔豫章南路谷山。卒,因庙祀焉。”叶率是信丰有记载考证的客属先祖,谷山积翠是信丰古“桃江八景”之一。《信丰县志》载:“在县西大阿乡,距县城20里,峰峦堆螺,望之如翠浪摇风。山有草名翠云,其叶夹书中翠久不萎退。”如今的谷山景区,是集寻古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区。

  一直以来,西河以湾多称著,少了“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勇往直前,多了“蜿蜒曲折向东流”的弯道曲路,但也因此,西河有了蜿蜒,多了灵动,恰如窈窕淑女摆动的腰肢。西河湾多,包裹的这些半岛与水成景亦成趣,让美丽多姿的河湾有了旅游胜地的天生丽质。西河湾多,宛如柔情的丝带穿林而过,水流不疾不徐,抚过细密的鹅卵石,波纹款款。河边,时而二三妇女浣衣刷鞋,时而三五孩童濯足戏耍,一片岁月静好。

  西河水流出过岁月的辉煌。西河贯穿大阿镇禾秋、莲塘、川风、阿南、太平围等村,两岸种植脐橙、栽种半夏、种植荸荠、培育草菇,名声远扬。百亩蔬菜,种出钱景;兴盛牛市,江南之首。得了水土的利,赚了种植的钱,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有了好收成,自然而然深深地爱着脚下的这片红土地。

  “晴山如黛水如蓝,波净天澄翠满潭”。多年来,信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西河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治理的力度,实施四级河长制、巡河督查,开展河湖水系整治行动,完善治理体系、清理整治侵占河湖突出问题,让西河沿岸重现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取得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的显著成效,西河成了一条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惠泽百姓的安全河。

  移步西河旁的莲塘村,只见古树成群,竹子翠绿,呼应着不远处的廊道,呈现出一派水清岸绿景美、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景象。村民们新建的民宿群,有的单家独院,有的连排统一,白墙青瓦,别具一格,开窗即景,景中添花。整个村落建筑和悄然兴起的山水田园综合体,也守护着西河的深刻记忆。站在西河岸边的最高处,放眼远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念想着乡情。这就是人们无限热爱的故乡,这就是人们心中魂牵梦绕的西河。

  我禁不住惊叹于西河的沧桑巨变,曾多少次、多少回徜徉在婀娜多姿的河岸上,体会两岸百姓像西河一样隐忍、阔达、坚韧的性格。我知道,西河之变,是绿水青山巨变,也是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在变,我也坚信,信丰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会像西河水一样,生生不息,奔向前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晚风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科教
我是一只书鱼
渔歌
诗意的西河
与书为友
一抹乡愁写堆塘
雨渡
豌豆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