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花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诗词用或细腻或激情的笔触,勾勒出时光深处最美好的画卷。
所以,读诗词,自古就是我们中国人学习语文的启蒙,是孩童学语时,便能在嘴里千百次细细咀嚼的美好营养。翻开《诗词里的中国》,你就能窥见那些曾经陪伴我们一路走来的诗词的身影,能触到那些诗人的衣袂,更能深刻领悟到中国人藏在诗词背后的万般情怀,体悟千年的诗意。
《诗词里的中国》分唐诗、宋词、词传三个部分,共七册,其中,唐诗两册,宋词一册,另选取颇具代表的李白、李煜、李清照、纳兰容若四人,各自单独成册,选取他们的经典作品,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全方位展示诗人、词人的一生。
《唐诗》从怀古、望月、羁旅、边塞、田园等10大生活场景出发,有助于我们了解唐朝各个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宋词》则以时间为线,精选25首不同词牌的宋词,彻底理清词牌的来龙去脉,同时见证宋朝历史的发展。
当然,书中对于教人如何解读一首诗词,也很有层次。第一层是感受诗词韵律之美。经过反复锤炼、推敲的诗词朗朗上口,有很强的音律性,让人拍案叫绝。第二层,了解诗词背后的时代。这样有助于我们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进一步体会诗词中蕴藏的深度情感。你看,你若读懂了《别董大》背后高适和董庭兰的人生遭遇,那么你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定会领悟得更为透彻。你如果走进了李贺的内心世界,你一定会对他发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而感叹,也会为他才华横溢,却被“避名讳”所累,最终仕途中断,悲愤之中患上重病,年仅27岁去世而感到扼腕叹息。
第三层可以从艺术层面加以解读,我们应多参阅诸多名家点评,借助他人的眼睛去发现诗词的美好。最后,我们要借诗词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诗言志、词言情,诗词除表达情感,也体现出家国情怀、个人使命。很多诗词都能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让我们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
可以说,《诗词里的中国》除了让人了解诗歌作品外,还深度解读了诗词作品背后的社会现状。我们通过诗词解读,能在其中畅览繁荣与风雅并存的历史风貌,透过诗词读懂中国,读懂历史,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获得熏陶,打开格局。
现在,这一套厚厚的《诗词里的中国》已然成了我的枕边书。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他们均是我的知己,我在书中跟李白对酒赏月,与杜甫感叹现实,和王维醉卧山林,陪孟浩然观赏田园。春赏“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江南,冬则观“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关外;去边塞看“大漠孤烟直”,去苏杭赏“桃花流水鳜鱼肥”。也笑,也哭,我的灵魂徜徉于五千年的经典文字间,想象在诗歌里自由驰骋,久久沉醉,不能自拔。
书中还有很多值得品读之处,让我们走进那个群星闪耀的诗词世界,一起穿越历史时空,感受千年绝美诗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