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淡人”拉里——读毛姆《刀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年版

  □唐秀媛

  《刀锋》是毛姆70岁之作。孔子云“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英国老头不愧是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作家,读完这本书更感觉他后期作品的 “任性”与“肆意”。一个探究生命终极意义话题的故事,他讲起来是那样地自然,仿佛炉边闲聊,跟说天气或收成的时候也差不多。特别是书中毛姆以本名、作家的身份出现,看似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记录和展现人间百态,实则将自己的疑问、思考和探究用不同的人物表达了出来,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2024年网络上流行起“淡人VS浓人”两种新社交人设,然而毛姆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成功创作了“淡人”界的天花板——《刀锋》里的主人公拉里,书中讲的就是高端流浪人士拉里的故事。拉里在17岁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名青年退役飞行员。他有着俊朗的外表,灿烂的笑容,他天生优雅,眼睛始终炯炯有神,且拥有不动声色的幽默感。在战争期间,拉里结识了一名爱尔兰战友,对方为了掩护他而牺牲。战友冰冷的尸体,战争的恶,使拉里在退役后陷入迷茫,开始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战争结束后,拉里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进入大学完成学业,毕业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在外界看来,拉里是废人、寂人,无所事事,但他拒绝别人的品头论足和PUA。他抛下一切,从巴黎出发,游遍世界各地,循着无私与弃绝之念不断完善自我,度过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一生。

  初看《刀锋》时混混沌沌,不明就里。奥义蕴藏在开头的引言中: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者稀。另一个更直白些的翻译是:剃刀之刃难以逾越;故智者云,救赎之道亦是如此。——《迦陀奥义书》。刀锋锐利无比,寻常人难以跨越。追寻真知和救赎犹如行走在刀锋之上,痛苦与煎熬自不必说,更难的是需斩断与世俗的联系。拉里就是这样一个行走在刀锋之上的人。他一边读书,一边流浪,最终在东方文明中求得了真知,获得了救赎。

  如果说《月亮与六便士》让我们看到理想照进现实的光明璀璨,让我们时时反观自己是否过久地淹没于滚滚红尘,那么《刀锋》更像一个老者,告诉我们拉里所走的路虽非人人艳羡,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也是一种美妙的体验。正如拉里所说,我只想到一个人能设定的最伟大的理想,就是自身的完善。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重读巴金长篇小说《家》
~~~——《课文背后的红色故事》读后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文化旅游
   第07版:文化悦读
   第08版:文化红土
读诗词品诗意
“一代青年的呼吁”
一本具有多元价值的书
“淡人”拉里——读毛姆《刀锋》
朗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