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平 眭京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编制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而深远。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实施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谋划“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一直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取得新进展。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秉承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要坚持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客观真实情况,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工作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党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求深”强调调研要深入群众,潜心扎根基层,与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深入交流,到田间、厂矿、群众和社会各层面中去解决问题。“求实”强调调研要压实作风,联系群众,摸清实情,把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作为调研重点。对群众最期盼、最心急、最关心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调研中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把编制规划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提倡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为“十四五”规划发表观点、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同心同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汇集民意、广纳民智将使“十四五”规划更加契合人民对美好愿景的追求,更好带领人民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思想。
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要树牢群众观点
群众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形成为民、清廉的干部作风;只有践行群众路线,才能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意见,形成务实的作风。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真正理解群众观点内涵的科学性,不断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群众路线才能不浮于形式,在实践中真正贯彻落实,才能在“十四五”规划工作中落实群众路线,把工作做到实处。
要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能把“群众路线”只放到认知层面,要把对群众路线的知化为行,增强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就是要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化为行动自觉,达到知行合一。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要增强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就要运用好调查研究成果,结合新的实际,采用新的思路、新的举措,脚踏实地把既定的科学目标、好的工作蓝图变为现实。
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要运用新评价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提出评价工作成效新的标准:“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党员和干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我们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是否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工作,标准就是有没有让人民满意,有没有为老百姓真正解决问题,有没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没有使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好“十四五”规划,要完善群众监督机制
只有加强监督,才能促进党和干部清廉作风的形成,才能促进“十四五”规划取得新成效。十九大报告强调,“增强党自我净化能力,根本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工作必须依靠人民,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这也是从严治党必须秉持的方法论。“十四五”规划能不能取得实效,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听取群众意见、请群众监督,是其中关键。完善群众监督评价机制,要建立健全群众知情机制。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就必须让群众了解和参与到“十四五”规划工作中来,清晰决策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要坚持政务信息的公开,坚持把群众请进来,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中体现人民的意见。健全群众知情机制,要创新方式方法,借助好互联网工具,及时发布群众所关心的政务动态,及时收集、反馈群众对政府相关工作的看法、观点,不断完善群众监督评价机制。
(作者分别为赣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赣州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