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福玲
这几年基金亮眼的业绩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2021开年以来,基金发行延续着火热势头,截至2月10日,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已超过7000亿元。新发公募基金单日募资规模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新发基金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1天内突破2300亿元。
投资者对基金的购买热情可见一斑。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那么,“新基民”对基金有什么认识?他们是怎么投资的呢?
90后“新基民”跑步入场
在章贡区一家企业上班的刘女士是2020年6月开始投资基金的。1996年出生的她虽然工作没几年,但也攒下了一些存款。由于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较低,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开始投资基金。
“刚开始买基金的时候,我什么也不懂,都是通过基金理财经理或是朋友的推荐来买的,买的都是比较热门的基金,比如白酒、新能源等行业主题基金。”刘女士说。虽然是个投资小白,不过由于选对了行业,刘女士还是盈利了不少。
中信建投证券赣州营业部副经理魏佐君告诉记者,这次证券市场长期慢牛行情始于2019年初,在资本市场基础改革背景下,特别是推出科创板、全面推进注册制、外资入市放宽等,以及房地产调控力度空前,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居民储蓄全面进入资本市场的大趋势下,效益优异的行业龙头股票成为外资和机构的主要投资对象,因此中小投资者个人通过基金入市也获得了良好的投资收益。在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大量居家的新投资者通过线上入市,使得基金更加普及,也成为大众的热门话题。2020年,该营业部的新增客户中超过七成是90后和00后。
由于股市火热,基金成为了不少年轻人重点关注对象,像刘女士这样的“新基民”不在少数。在某网站上,“理财”这个话题吸引了高达734万的关注,基金这一细分话题的关注者也达到了37万。而在某视频网站上,基金相关的视频播放量也动辄几十万、上百万。
对于年轻人来说,基金不仅是理财产品,也像是一种社交工具。不少年轻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变成了基金。
“我们几个朋友在一起,会聊你觉得这个基金怎么样,你觉得这个行业怎么样,大家都会把它作为一个话题去闲聊。”2019年4月开始投资基金的杜先生说。
由于对基金了解大都来自于新闻报道,做出的判断也会掺杂身边朋友和网络大V的建议,因此这批“新基民”投资的基金一般都围绕着白酒、消费以及新能源这些热度最高的行业。由于2019年至今基金行情较好,他们的收益普遍超过了20%。
“我现在的投资基金占七成,股票占三成,我的收益大概是在25%。”由于有多年投资股票的经历,所以杜先生投资基金很谨慎,他采取“定投+波段操作”的方式,来分散风险。
投资跟风的“新基民”需谨慎
虽然“新基民”对投资基金热情高涨,不过谈及基金净值、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净率等指标,大部分“新基民”都说不太熟悉。
不少“新基民”表示,他们一般通过基金经理的履历、行业的前景等信息来选择基金,同时也会参考朋友或者网络大V的推荐。
“我会经常看看网上基金方面的资讯,也会看看朋友在朋友圈提及的基金,还有时候在一些视频网站上会关注基金的介绍。”投资者王女士说。
同样的,投资者袁先生也表示,自己工作忙,所以投资基金并没有投入多少精力,主要是靠朋友的介绍,特别是一些有多年投资经历的亲朋好友的推荐是投资基金的重点方向。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基金市场行情好,有些新入市买基金的投资者风险意识较淡,同时在选择上也缺少独立的判断,更多是依据新闻上行业的话题度高低来选择。在各类投资平台下,最常见的就是对哪个行业比较好、哪只基金比较好的提问。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投资基金虽然风险比股票较小,但是投资者也要提高风险认识,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心里要有预估,出现多少亏损自己可以承受。
“投资本身是‘长跑’,投资基金最终只能通过复利完成长期的财富稳健增值。广大基民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等级,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切勿盲目跟风。基金有风险,入基需谨慎。”国盛证券赣州分公司运营管理总监李春仪说。
魏佐君提醒广大“新基民”,任何金融投资都有风险,在投资之前,需了解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结合年龄、家庭收入状况、资金期限进行评估。尽管目前赚钱效应明显,但偏股型和混合型基金投资的大部分还是股票资产,股票波动较大,而且经过连续两年的普涨行情,市场整体估值也上升较快,切忌负债杠杆入市投资,用长期闲置的资金来投资权益类资产,会更从容,做到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建议多与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顾问沟通,寻求专业指导,如采取定投加组合的方式制定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方案,有效分散风险,长期、持续地获得满意的投资收益。”魏佐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