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中秋月饼多点文化韵味也挺好

  中秋将至,今年月饼吃出新玩法,“有文化”的月饼不断刷屏。众多博物馆加入文创月饼的制作中,“镇馆之宝”纷纷化为造型别致的月饼,新华书店甚至推出“识字月饼”。

  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要既坚持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不断地追求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让传统节日得到延续和传承。节日是如此,那么附着于传统节日的节令性美食,也同样如此。马上就是中秋节了,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很多人发现,今年的中秋月饼,不但在馅料、外观上多种多样,而且充满了文化韵味,变成了“有文化的月饼”。

  举几个代表性的例子,新华书店推出的“字典月饼”,月饼表皮上印着生活中并不常见的“生僻字”,包括勥(jiàng)、槑(méi)、忞(mǐn)、奣(wěng)、扅(yí)、呇(qǐ)……让不少网友感叹,吃个月饼也能“长知识”。这样的跨界尝试,可以通过月饼刻字这种易学易懂的方式,寓教于乐,让消费者认识并记住这些难念难记的文字,同时也赋予月饼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一举多得。

  在赋予月饼这一传统美食以文化韵味这件事上,全国各地的博物院、博物馆等文博单位首当其冲,表现突出。金陵饭店与南京博物院首次打造联名款月饼“锦绣金陵”;苏州博物馆今年联手260多岁的苏州老字号松鹤楼,推出“中秋对月”礼盒。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更是当仁不让,纷纷推出了包含自己馆藏文物、镇馆之宝元素的月饼礼盒。

  我们不否认这些“有文化的月饼”的推出,有市场与经济角度的考虑,但是这些文创月饼的出现,确实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传统的中秋美食不但可以看,可以吃,还可以学习传统文化。换言之,现在的中秋节月饼,不但颜值很高,口感多样,而且还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对传统节日内涵的一种继承、发展与弘扬,值得肯定。

  “有文化的月饼”,也特别适合中秋节的氛围。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这是中秋佳节的“保留节目”。如果面前摆着一盘文化味十足的月饼,大人可以一边分享月饼,一边给孩子讲讲月饼上的文化典故、历史故事,岂不是和中秋节的氛围十分搭配?说到底,月饼也是传递文化的重要使者,各类文创月饼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这也是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的媒介。

  当然了,最后也需要提醒一句,再有文化韵味的月饼,最终也还是为了吃,所以月饼产品一定不能光有颜值,光有文化,而产品的口感、卫生、质量却没有保障,那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天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定南县廖德生守护莲塘古城记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工业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卫生健康
让中秋月饼多点文化韵味也挺好
一片丹心护古城
《于都盘古茶志》出版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