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兴雪莱”的转型之路

  □特约记者段观连 通讯员孙嘉龙

  一件件精美的服饰挂在智能吊挂系统上,有序地在工位间穿行;通过数字大屏,用户需求、订单数量和出货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近日,记者在位于于都上欧工业园的赣州兴雪莱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通过建立大数据库、隧道连接和包装分拣等指挥系统,企业把一块块衣料变成一件件衣服,实现了全生产线自动化贯通。

  “我们企业的发展,首先得感谢当地政府的帮扶与支持。”公司总经理陈冬华说。1991年,年仅19岁的陈冬华离开家乡前往厦门,从一名“打工仔”发展成为自主创办服装企业的创业者。虽身在他乡,却心系桑梓,陈冬华的心中,一直怀着返乡创业的想法。

  2015年11月,“赣商回归”工程的开展成为了一个契机,他用实际行动响应了家乡的呼唤。陈冬华来到于都县楂林工业园,创办了赣州兴雪莱服装有限公司。“厂房‘拎包入住’,厂区享受三免两减半税收政策,好政策让我们有了好发展。”陈冬华介绍说,自落户于都以来,得益于于都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等有效举措的实施,兴雪莱公司员工从最初只有50余人发展到600余人,年产值从最初的500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2.3亿元。

  近年来,于都县将纺织服装产业定位为首位产业,突出智能制造和全产业链发展的新模式,引导县内纺织服装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该公司积极响应号召,结合传统纺织服装生产经验,全面推进智能制造。

  “以前我们记录订单和工序,就靠纸笔、拍照、微信存储,找个订单都要费半天劲,找不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说到变化,该公司行政经理徐茂文看向数字大屏,上面用户需求、订单数量和出货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他告诉记者,这是他们自行研发的“衣惠云”系统,涵盖了从信息收集、面辅料开发、产品设计、制版打样到成衣下单、计划排期、面辅料采购、 成衣生产、质量控制、仓储物流等流程管理,实现供应链全流程协同作业管理。

  2018年以来,于都县累计对兴雪莱发放了140余万元的智能设备补贴,并选派了两名干部负责该公司的定点服务。陈冬华说,得益于挂职干部从粤港澳大湾区带回的先进经验,帮助公司提前完成了分拣系统与吊挂桥接系统结合的升级改造。在各项惠企政策帮扶下,该公司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引进了18条智能吊挂线、自动拉布机、自动裁剪机等多种先进智能设备及生产管理系统,生产效率及公司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

  据了解,于都县通过“店小二”和“企业保姆”上门服务,为企业解决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给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该县共组建了34支精准帮扶企业工作队、23个乡镇网格化服务企业,118个单位挂牌服务300余家企业,并选派了41名优秀年轻干部赴企业挂职,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全周期服务。为了方便企业办事,该县还在工业园区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组建“全产业一链办”服务专区,实现“园区事项园区办结”,让企业安心抓生产、专心抓发展。

  从上欧厂区瞭望,不远处,一处建筑工地映入眼帘,那是兴雪莱服装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新建的一处厂房。“目前,新区的两栋新建厂房和两栋新建宿舍已经全部完工了,预计今年10月就能正式投产。”徐茂文带着记者来到江西兴雪莱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建工地,他说,这将是一个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的印绣花、面辅料配套、全自动物流仓储为一体的国际化智慧工厂,达标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安踏等品牌运动童装1500万件、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3000万元以上、安排就业2500人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赣县新闻
   第05版:于都新闻
   第06版:崇义新闻
   第07版:项目建设
   第08版:周末
于都助推项目建设加速跑
打造五星级惠企政策兑现服务平台
图片新闻
于都强化监督优环境
于都县社保中心 助企纾困出实招
“雩快办”助力税收业务“愉快办”
“兴雪莱”的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