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小荣 李丹
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一批批订单收入囊中……初春时节,走进宁都县工业园区,处处热潮涌动。
近年来,宁都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商思路,狠抓项目建设,做好改革创新文章,工业倍增升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总数达87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营业收入增长4.7%,利润增长28.2%。
筑巢引凤
工业经济实现大跃升
2月8日,走进江西赣能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紧张忙碌的生产气息迎面扑来,300多名工人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赣能电子有限公司是2022年宁都县引进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项目由广东昭明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20亿元,用地总面积约284亩,分三期建设,第一期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已竣工投产,共吸纳300余人务工就业,项目达产达标后每年可实现收入20亿元、纳税6000万元以上。
“在决定来宁都投资之前,我们走过全国很多地方,是宁都人的真心和热情吸引了我们。”江西赣能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华伟说:“我们去年5月份开始接触洽谈,通过实地调研,6月就决定在此投资建厂,7月注册成立公司,开始进场施工,12月底就开始投产运营。”
近年来,宁都县坚持“项目为王 招商为重”理念,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项目”的意识,围绕能源电子(光储端信)新型产业、“衣食住行”传统产业等“1+2+N”特色产业集群,紧盯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重点项目,坚持全员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压紧压实责任,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外引凤凰,内筑暖巢。宁都严格按照“产城融合、扩容提质”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园区学校、医院、金融网点、农贸市场、道路、绿化、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环境,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园区内涵品质,打造宜居、宜工、宜商的城市环境。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2年,宁都县共签约项目42个,投资金额达470亿元。
改革攻坚
营商环境实现再提升
春节刚过,江西纬景储能年产15GWh锌铁液流电池项目就在加紧施工,该项目总投资160亿元,全部达产达标后,预计可实现年营收280亿元,税收1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3000余个。
“之所以选择来宁都投资,主要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营商环境。”纬景储能创始人兼企业战略发展官陈摄军说,“从项目对接到落地审批,每个环节都有专人服务,办事效率非常高。”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正是因为宁都县打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有了真诚的服务和贴心的举措,我们才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这是笔者在采访中听到企业代表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支持工业企业奋勇前行?宁都县着力打造“都快办”营商环境品牌,当好金牌“店小二”,让企业心无旁骛做好主业、做强实业。
摸清需求,精准发力,持续完善“十联”工作法,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基层长效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以联企业、联项目、联乡村、联社区、联学校、联医院等为内容的“十联”活动,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金融系统和企业挂职,协助企业化解各种难题,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体贴的“亲情服务”。
谁让企业“门难进”,就把谁“请出门”;谁让企业事难办,就叫他“不办事”。宁都县对企业的承诺掷地有声,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投资环境好、配套齐全,服务也很好。”宁都县台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伊上美对宁都的营商环境满口称赞。
科技创新
产业转型实现新突破
2月6日,走进江西易富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件件衣服悬挂在空中,自动游走在各条生产线上。江西易富科技有限公司建造了工业4.0智能车间,实现了选料、裁剪、分拣、仓储自动化,成衣生产半自动化,生产效率提高了30%。
童装产业是服装行业的朝阳产业。宁都县坚持“首位产业,错位发展”思路,积极引导企业智能化改造,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采用新型生产方式,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
近年来,宁都县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启动“工业园区+童装智造产业园”改革试点,建设面积达100万平方米,集童装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产品检测、展示展销为一体的童装智造产业园,并鼓励引导企业上马新机器、新技术,加强校企合作,搭建“云平台+设计师”工业设计中心,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实现从低端代加工到自主研发新产品的蜕变。
发展不息,创新不止。宁都县还先后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香港大学管轶团队等进行科技创新合作,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截至目前,该县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达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