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与人闲聊,众人皆叹“没有时间”,没有时间看书,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思考,于是觉得自己越发庸庸碌碌。
其实,一天24个小时,刨去工作及吃喝拉撒,时间总归是有的。诸多心灵鸡汤都在告诉我们,“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是那些时间都已然碎片化。这种碎片化还伴随着社会资讯碎片化,知识结构碎片化,思维模式碎片化。于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接收着碎片化的信息,聊着碎片化的话题,只能得出点只言片语的结论。于己无用,于社会自然也无用。莫怪流于庸碌。
仔细想想,碎片本身是有用的。譬如一幅拼图,再小的一个碎片都是不可或缺的,那一片片的小零碎在缜密的逻辑推理下,互相拼接联系起来,逐渐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理可证,我们所接收到的那些碎片化信息,同样也可以拼接成一个或者多个完整的信息。
所以,与其怪罪挤不出海绵里的水或者碎片化阅读无用,倒不如首先自省,用好大脑,做一个会思考、懂思考的人。否则,就算一天有72个小时,怕也是“没有时间”,只好庸庸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