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产业联盟技术专家,中国企业家创新智库特聘专家,连续三届高工锂电、高工电动车金球奖特邀专家评委,参与4个动力蓄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行业标准的制定……43岁的陈进昭,是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理学硕士,国内最早一批进入锂电池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拥有18年锂电池行业从业经历的他,2017年3月联合发起创立了中天鸿锂清源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大余县。2018年8月电解液领军企业天赐材料宣布受让中天鸿锂80%股份,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大余区位优势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相信在大余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将大有可为。”问起为何选择在大余县创业时,陈进昭如是说。
目前,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都在高歌猛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废旧动力电池何去何从,怎样才能够做到物尽其用?当社会普遍关注新能源汽车这个“新事物”时,陈进昭看到的却是废旧电池带来的环保压力。
“目前,国内传统的动力电池回收普遍采取湿法冶金的技术,但效果并不理想,废旧动力蓄电池若处置不当,不仅存在触电、燃爆和腐蚀等安全隐患,还会造成严重的重金属和电解液污染。”陈进昭说,正常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容量衰减至80%以下时,将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动力需求,但如果技术处理得当、商业模式可行,废旧动力电池拆解后重新组合成模组,就可以梯次利用于其他领域。
近年来,陈进昭通过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拆解工艺。从整个电池包进行一些上料到高电压的漏电检查,处理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动化。
2018年,陈进昭在行业内首开先河,创造性地推出“以租代售”的梯次利用新商业模式。该模式不仅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年限、解决用户采购成本高的问题,梯次利用完后还能够再拆解回收提炼废旧电池内部的贵金属,获得另外一部分利润。通过独特的共赢商业模式,陈进昭的业务开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的梯次利用电池组主要用于环卫车辆、观光车辆及知名物流企业的运输车辆等,他们租用电池比买电池的购置成本低,所以比较喜欢这种模式。”陈进昭告诉笔者,现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每个月有接近2000组电池对外供货业务,去年一年收入1100多万元。
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陈进昭在梯次利用领域收获满满: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得了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8年公司荣获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百强企业”称号、摘得高工锂电技术创新企业金球奖,公司业务涉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州等20多个省市,梯次利用电池组供货给京东、顺丰、中通、邮政等知名物流企业运输车辆……
“目前公司梯次利用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后续回收冶炼等工作也会陆续完善,未来我们将开发物联网相关技术。”谈及未来,陈进昭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