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日龙
一提到水西,就如同提到春生、秋生等人名一样,马上就知道这名称由何而来。不错,现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就因其位于章水之西,故得名。
据《中华民国三十五年〈赣县新志稿〉》载:“水西乡,清末时为章水乡二十四部。民国十七年(1928年)筹办地方自治,划全县为十四区,是时本乡隶属第五区,(民国)24年(1935年)划区设署,全县改划六区,本乡随改为第二区第九保联,(民国)28年(1939年)春,改保联为区公所,乃设所于水西街,当以本乡位章水之西,故乃命名为水西乡。”
也就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章贡区水西街的名字。
一条水域,流经的地方自然很多,能占据一条水域的一侧来命名,可见这地方形成早,否则是没有机会来“抢注”的;同样,能以一个地方的名字来命名一条街,这条街当然不得小觑。
章贡区水西街到底是何时形成的,我们现在可能无以史考,但现水西街上,仍存一座大码头,沿码头而上,经几株遮天蔽日大榕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心寺。从该寺的寺志中,我们可以知道,早在将近两百年前,水西街便是一个有香火的地方。
江心寺寺址为赣州地藏阁旧址。关于地藏阁的来源,江心寺寺志里是有记载的,地藏阁遂于咸丰六年九月动工兴建,由地方官绅等,袁、魏、谢姓等牵头,选址水西街码头土地庙(称坊庙),占地十几亩。
旧时,陆地交通闭塞,只能依赖水道,凡有码头处,要么是渡口,要么是船泊停靠的地方,总之是人口渐作聚势,终成热闹地方。从上述记载中,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确认,早在1856年(咸丰六年)前,水西街就已是条街了,不仅有土地庙,还有一个水西街码头。
然而,且慢,关于水西街码头的历史,甚至还可追溯更远。史载,历史上,赣州城厢三面环水,章江、贡江东西两岸与城厢往来非常不便。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赣州知军刘瑾在西津门外章江倡建赣州第一座浮桥,名知政桥,即西津浮桥。
西津浮桥存世数百年,1986年,赣州市西河人行桥建成,成为市区联通市郊水西片区的交通要道,取代了西津浮桥的作用,西津浮桥随即拆除。老辈人都记得,当年的西津浮桥,一头在赣州城内西津门,另一头即在现水西街位置。
如此推算,水西街码头至少有上千年历史。因码头而人兴,因人兴而成街,水西街怕也有上千年历史了吧。
浮桥不在,码头尚存。经年风雨,章水流觞。
章贡区水西老街现同样保存完整,街道总长约1.5公里,地处赣州西河大桥(1955年建)与西河人行桥之间。隔江相望,赣州老城区千年宋城之古城墙、郁孤台、八境台等历史文化景点,赫然入目,熠熠生辉。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关于章贡区水西老街的记载开始增多,诸如形成商贸一条街,领时尚风气于一先,水上运输木材的中转站,排运发达,等等。
水西,更是块有红色印迹的地方。早在1932年,这里就成立了党小组,后又成立了河西党支部。1933年12月,成立河西区委,下设桑芫下、龙庄上、石人前、刘家坊、佛岭背等5个支部。中央红军长征后,根据留守的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安排,毛泽东小弟毛泽覃的爱人贺怡,以及毛泽东、毛泽覃兄弟俩的岳父母贺焕文、胡吐秀夫妇,由赣州党组织负责掩护,三条可靠的木船把他们送到赣州城郊水西,与河西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
贺怡在赣州期间,时刻不忘为革命而斗争,主动挑起领导河西区委的重任。根据抗日形势的变化,做了大量的宣传统战工作,配合地下党支部争取了一些乡、保长的同情与支持,在水西街上开设了一家水酒店秘密宣传革命,联络同志。直至1937年9月,陈毅来到赣州与国民党赣州当局进行合作抗日谈判。贺怡与陈毅劫后重逢,之后,随陈毅到油山游击队,重新回到红军队伍中。
白色恐怖摧不垮革命者意志,血雨腥风中穿梭革命者身影。章贡区水西街上的这一家水酒店,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写下一段不朽的传奇。
1950年,水西街所属水西乡从赣县划入县级赣州市(即现章贡区),属郊区。2000年12月,水西乡撤销,设立水西镇,镇政府迁至赤珠岭。从这以后,水西街进入一段沉寂期。
章贡区水西街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缘于2018年3月赣州市政府正式批准实施的《赣州市水西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水西老街的整体提升改造项目纳入赣州市水西组团规划,水西老街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古朴气息,成为赣州强化城市特色塑造、着力三江六岸重点打造项目。
1945年,日军溃退时,水西街两旁房屋全数被毁。后历经数代,几度重建,水西老街元气复苏。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为鼎盛时期。是时,赣州城内人们出西津门,过西津浮桥,上水西街码头,往往为能在水西街上逛上一圈,挑上几个鸡蛋、买把青菜、吃碗水荡粉而津津乐道。
目前,位于水西老街内的水西镇美食广场已竣工,正着手招商开业;水西龙舟民俗文化展示馆等一批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条以民俗休闲为主、体验传统水镇、宋城文化的魅力街区,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在老一辈人眼里,六七十年代的水西街曾经是繁华昌盛的见证,是赣州市最繁华的街道。”“河道码头虽然还在,但当年的摆渡人早已不见身影。”“落日的余晖洒在老街的木板房和青砖黛瓦上,更加增添了这条已经泛黄的老街的沧桑感。”“水西街还有一道古老的榕树风景,这是用再多的金钱都造不出来的。”“终于快到原水西镇老街了,远远望见一排木瓦棚,多么熟悉呀!这排木棚打我小时候就有,记得走过木棚去长塘下村亲戚那儿拜年,讨红包、吃‘满碗’,记忆至今尚在,回味无穷……”
打开网络,搜索章贡区水西老街这几个字眼,一篇篇温馨小文,一则则满含深情的记忆片断,跃然眼前!
不可否认,在我国这广袤的大地上,叫水西老街的地方自然很多。不过,一如每个叫春生、秋生的人一样,名字的由来虽然可能都是相通的,但每人有每人的性格。水西老街也是一样,因一条水、一个乡,或者一个镇一个村的名字而起,但每条老街,肯定又自有她独到的风韵、独到的风情,概莫能外。
赣州市章贡区有个水西镇,水西镇有条水西老街,这条老街的前世今生,以及这条老街的发展史,就是赣州这座城市市郊乡村融入大赣州发展的进程史。
悠悠水西街,半城风光,半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