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托“红古绿” 描绘新画卷

——于都县祁禄山红军小镇发展走笔

  □记者刘庆元 通讯员谢锐 宋嘉华

  红旗迎风猎猎、街道整齐划一、商铺古色生辉;白墙和黛瓦交相辉映,绿水与青山相得益彰……

  仲夏时节,于都县祁禄山镇广袤乡村,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祁禄山镇充分利用好红色旧址、文体广场、居家养老等功能区,建成“1+N”阵地体系,开展“争做贤良之辈,共树文明乡风”活动,治理高价彩礼,每季度评选“贤良长辈”“孝子贤孙”“贤媳良母”“贤良之家”,营造“崇贤、敬贤、向贤”良好风尚。

  在赣州市第三批旅游类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过程中,祁禄山镇坚持高起点规划,在功能区域和项目建设中彰显“贤文化”元素,建成了“贤文化乡村博物馆”;同时有机融合油茶、农耕等产业文化,这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特色,得到了国家自然资源部的肯定。

  “好的,马上给您发货,大概三天可以到达。请注意查收。”

  “还是上次那种茶油,来四十瓶。”“好嘞。”

  在维维土特产店,张维的电话接个不停。

  张维是祁禄山镇横龙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横龙村坐落在高海拔的山区,受山高路陡的制约,村民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差。2012年,得益于移民安置政策的先行先试,该村整村搬迁到了祁禄山圩镇上。

  “横龙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土特产特别受欢迎。”张维说,近几年,搭乘祁禄山镇全力打造市级示范镇和红军小镇声名远播的“东风”,他们的土特产深受全国各地游客的好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祁禄山镇践行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创建省级卫生城镇、省级生态园林城镇,引导13个村(居)委会抱团发展,成立祁禄山水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用好省财政厅乡村振兴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建成农特产品加工厂;注册“祁山禄水”商标品牌,统一全镇的茶油、蜂蜜、香菇等农特产品收购销售,开发溯源码,扶持富硒大米、兰花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农家游、手工制作、民宿等业态,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278.3万元,村均25.3万元,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得增收。

  “每天上班八小时,工作顾家两不误。”一抹晚霞映红了天空,走进牧心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在为游客办理入住手续的袁淑华笑容满面。

  祁禄山镇红色资源丰富,镇域内有一条迄今为止长征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原生态的红军长征小道。近年来,该镇坚持把红色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抓手”,以红色旅游为主线编制规划,深挖红色故事,提升红色氛围,着力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保障;完成红军集结广场主题雕塑,巩固“红军小道+红色研学”体验模式。如今,祁禄山镇被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金沙村被评为省级红色名村,申报了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基地。“去年实现营业额280万元,依托市级示范镇和红军小镇的红利,今年的收入会更多。”牧心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林林说。

  “我们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祁禄山段)、国家长征历史步道示范路建设为契机,唱响‘红军长征小道’,促进‘长征’品牌集聚,形成‘引流’聚集。”祁禄山镇党委书记方剑说,一年来,该镇累计投资4.982亿元,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接下来,他们将继续用好乡村振兴政策,整合资金资源,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提升圩镇品位,“一张蓝图画到底”建好祁禄山新型城镇化示范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开展党内集中学习教育述评
~~~
~~~徐兵在会昌安远寻乌调研
~~~
~~~——于都县祁禄山红军小镇发展走笔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文化
   第05版:振兴发展十周年 干就赣好新征程·专题
   第06版:振兴发展十周年 干就赣好新征程·专题
   第07版:振兴发展十周年 干就赣好新征程·专题
   第09版:振兴发展十周年 干就赣好新征程·专题
   第10版:振兴发展十周年 干就赣好新征程·专题
   第11版:生态文明
   第12版:时事
图片新闻
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
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驻市高校助力我市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发挥政协职能优势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利剑出鞘斩毒瘤
依托“红古绿” 描绘新画卷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