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一直在龙南市直机关工作的赖德明来到杨村镇担任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他走出机关大楼,深入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表明,纪检干部不只是“铁面人”,还是群众的“贴心人”。
“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来到杨村镇工作后,赖德明在村组入户时听到群众议论,“你看,他家条件现在这么好了,每个月还领着低保……”低保评估认定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评定的过程是否公平公正、是否有优亲厚友的情况、符合退出条件的低保户是否及时退出,迫切地需要给群众一个回应。
想到这,赖德明立即到镇民政所对全镇低保户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他督促镇民政所牵头组成工作组逐村召开低保评议会,召集村民代表、村小组长等人员对已享受低保人员再次起底复核,并由镇纪委对全过程进行监督。评议会后,工作组提出重新核实认定46户,建议直接清退15户,并对工作履职不到位的4人进行组织处理。“对待事关群众利益事项,必须及时回应,同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更不能优亲厚友。”赖德明说。
“不接群众一支烟”
“同志,抽根烟吧!”“谢谢,我不抽烟。”“哦,其实我也不抽烟。”一名村民抽回递烟的手尴尬地笑道。这是某日赖德明在杨村镇政务大厅了解情况时目睹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赖德明发现,有些群众到镇里、村里办事时会有递烟的习惯,甚至一些不抽烟的群众来办事时也会特意去买包好烟带在身上,他们觉得递烟给办事人员后,办事人就会更热情,效率会更高。“如果老百姓每次办事都要花钱去买烟,长年累月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赖德明说。
为了给群众减少不必要的负担,遏制递烟办事这种不良风气,赖德明立即向镇党委汇报,在全镇开展“不接群众一支烟”公开承诺活动,号召全镇党员干部不接办事群众的烟,并通过公众号发布公告、在显眼处张贴“谢绝递烟”提示标语等方式进行宣传,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今年5月,龙南市纪委还专门印发文件将该做法推广至当地各乡镇和各窗口单位。
“我能扛得住”
今年以来,杨村镇先后2次遭遇洪水,赖德明每次都冲在一线,在开展监督检查的同时,带领干部做好低洼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工作。
4月26日晚,杨村镇蔡屋村河水暴涨,赖德明组织干部对沿河群众进行转移,其中上莲塘小组村民蔡祥盛家地势低、离河近,赖德明马上组织村干部将其全家转移到村部安置,在转移后不到半个小时,蔡祥盛家进水水位就达到1米。
6月13日,杨村又一次经历了特大洪水。赖德明不顾感冒带来的头晕目眩,带领村干部一户一户通知群众转移,再一次在洪水来临前,所有群众都转移到了安全区域。有的群众劝他歇一歇,他却说:“放心,我能扛得住。”
洪水退去后,看到损毁严重的农田和民房,赖德明心里感到特别难受,立即赶到受灾严重的几个村查看受灾情况,投身到灾后恢复工作中。
“请您监督我”
在一次工作中,赖德明偶然结识了本镇居住在县城的廖阿姨。得知廖阿姨想为其患有残疾的儿子开一家杂货店谋生后,赖德明主动跑前跑后帮助其找店铺、办营业执照、洽谈快递代收点合作等。不到一个月,廖阿姨的百货店就开张营业了。
“小赖,你帮了我的大忙,阿姨没什么好感谢的,小小心意不要嫌弃。”廖阿姨塞了个红包到赖德明手里。赖德明赶紧摆摆手,“阿姨,为群众办事是我们的义务,党员干部有纪律,我不仅不能接受您的礼品礼金,还要请您监督我呢。”
在赖德明的严格执纪和感染带动下,杨村镇干部作风进一步优化,主动到镇纪委报告个人事项的干部越来越多。今年以来,该镇纪委收到党员干部主动上交明显超出正常往来礼品礼金4件,总价值6000多元。
赖德明依旧在杨村镇田间地头忙碌,当好群众利益的守护者是他最大的心愿。(淦季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