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针对社会老龄化问题加重、老年人医疗养老需求与日俱增这一社会热点,安远县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推动敬老院与医院“联姻”,打造了“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实现敬老院、医院和社会的多方共赢,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具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打破体制障碍 探索医养结合
从老年人养老需求出发,全力优化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配置,探索“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养结合服务保障网。
一是“医院+养老服务”整体托管模式。安远县综合福利院通过公开竞租拍卖(挂牌)方式,按照每年将近10万元的租赁标准,委托二级甲等资质的县妇女儿童医院建立医养结合示范点,运营失能半失能功能服务区,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提供医疗和日常护理服务。二是“敬老院+医疗服务”合作运营模式。推动乡镇敬老院与卫生院合作,敬老院提供生活照料,卫生院提供医疗服务,两者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引导4家乡镇敬老院与卫生院相邻而建、相融而建,设置医养中心,实现养老与医疗无缝对接。三是“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支撑辐射模式。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实现城市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82%。依托家庭医生团队,通过老年健康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居家养老相结合,与1.4万余名老年人家庭签订服务协议,建立契约式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村公共卫生室的优势,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上门巡诊、健康宣传,基本实现老年人家庭服务全覆盖。
完善管理机制 满足养老需求
体系建立之后,管理是关键。安远县坚持解放思想,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医养结合存在的堵点痛点问题,让老年人乐享晚年。
一是实施垂直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把农村敬老院纳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明确法人、资产、财务核算等全部划入安远县民政局垂直管理,明确养老机构性质,理顺了管理体制。参照事业单位人员管理,公开招聘了36名农村敬老院院长、会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不低于1:10比例聘用了61名养老院工作人员。养老院工作经费按现有在院服务对象人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标准落实,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敬老院正常运转。
二是推行巡视探访制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安排照护专员为624名城乡独居老人开展定期探访巡视服务。引进第三方照料服务机构——江西合一云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按乡镇为区域划分片区,以“就近、温情、高效”为原则,组建了一支由19名驻点人员和9名照护专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专业团队对城乡独居老人实行分类管理,依照自理、半失能设立服务标准,对半失能人员每月三次或按需多次的探访服务,对自理人员进行每月一次的探访服务。按照“一问二看三查四服务”流程,照护专员有针对性地给予日常照料、看病送医等帮助,确保城乡独居老人“安全有人关注、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
三是健全服务评估制度。印发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文件,定期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检查,完善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对养老机构的人员、设施、服务、管理、信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困难老人进行动态评估管理。每年开展敬老院等级评定,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在满足特困群众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将等级评定较高的敬老院富余床位向社会开放,全县公办养老院入住社会代养老人199人。
夯实基础配套 提升服务品质
按照“小县大民生”理念,在财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安远县先后投资2.6亿元,实施三大养老民生工程,全力补齐医养结合短板,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敬老院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园林绿化、统一设施设备、统一人员配备的“四统一”要求,全面完成城乡公办敬老院标准化建设,把敬老院建成了功能齐全、颐养天年的幸福乐园。通过撤并、重建等方式优化区域布局,构建了以1所县级综合福利院为龙头,2所片区中心敬老院为支撑,11所乡镇养老院为支点的全县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新格局。投资500多万元,实施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全县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重大隐患全部清零。
二是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拓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孝老食堂”“时间银行”等村级互助养老设施遍布乡村,打造了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围绕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老年用品配置等内容,采取政府补贴方式,对182户特殊困难的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健全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等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安远县747名农村特困老年人实现应养尽养。
三是实施智慧养老工程。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GPS定位等技术,研发了具有对接云端大数据平台、多通道数据输入的安康通养老业务管理系统,搭建了一个覆盖全县、数据齐全、更新及时的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安康通养老业务管理系统,对安远县5.16万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经济来源、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及其服务需求进行评估登记,全部建立“一人一档”的评估档案。依托这一智慧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先后为符合条件的1027名老年人免费提供紧急救助、居家护理、健康管理、药品代购等居家养老服务,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推进政策衔接 加快体系融合
针对敬老院与医院融合时存在的运行机制不同、工作标准不一等壁垒,安远县着力从政策衔接上入手,打通合作绿色通道,最终实现医养一体化。
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对在敬老院内增设医疗机构或开展医疗活动,均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有关设施进行改造,以达到卫生部门的技术标准和条件。对医疗机构转型从事养老,或机构内增设养老机构的,则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进行设施改造,以达到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等服务功能的要求。针对老年人慢性病多的特点,安远县乡镇卫生院设置了老年人患者绿色通道、老年人患者优先窗口等。
二是服务标准一体化。民政部门会同委托医疗机构共同编制了安全管理、卫生防疫等10余项规章制度及《急救流程预案》《定期评估记录》等30多项护理制度和标准,保障敬老院每位老人的卫生、起居、饮食、便溺、褥疮预防等护理细节均按规范程序操作。定期为敬老院入住人员免费体检,100%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切实有效的养老、护理、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护理服务工作日常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所有入住敬老院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健康指导,在医院治疗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
三是人才培养一体化。出台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开展养老护理员“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先后选送32人参加市级护理员专业技能培训。与相关医疗机构投资合作运营,聘请专业医师授课,对老年人护理人员进行医护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护理实际操作等综合培训。加强对医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与赣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等专业学院校建立临床医学、养老医疗、护理专业等复合型养老医护人才培训合作,为未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稳步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作者系安远县民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