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肉香里庆丰年

  □陈淑蓉

  如果说有一种颜色,是我们中国人过年的颜色,那一定是红色。红色代表吉祥、喜庆、美好。

  独具客家特色饮食文化的兴国县,更是对红色情有独钟。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酒席必上红曲肉。宴席有了这道菜,才是正席。兴国人年夜饭餐桌的正中间,必定有一盘红曲肉,寓意家庭红火,吉庆祥和。

  做红曲肉首选前胛肉,这个部位的瘦肉多,肉最甜。如果喜欢肥瘦相间,也可以选五花肉。把肉洗净,煮熟,筷子能插进去即可捞出。把煮熟的肉切成三个手指大的方块。锅里烧热油,放进切好的肉,加盐、八角、桂皮炒。炒得猪肉出油了,再加刚才煮猪肉的汤,盖好锅盖,焖半个小时,就可以放红曲了。红曲是我国独特的天然红色素,已有上千年的食用历史,以大米为原料制成,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红曲粉加适量水,调匀,倒进猪肉中,用锅铲翻动,让每块肉都染成红色,再盖好锅盖,焖到水干油出,红肉亮如玛瑙,香喷喷的红曲肉就做好了。

  兴国的农村,至今沿用着一种古老的做法。做酒席的人家,会准备一个大瓷坛,把染好红曲的猪肉铲进坛子里,坛子的周围堆上炭火,让红曲肉在坛子里慢慢煨。这样煨出来的红曲肉咸香软糯,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几里外就能闻到异香。

  在兴国,年夜饭上菜是有讲究的。红曲肉是最重要的一道菜,所以不能太先上,也不能太迟上,一般是中场端上桌。上了红曲肉,男主人赶紧点响一挂早就准备好的鞭炮,至尊长者领衔举杯,向全家致祝福语,表示正式过年了。掌勺的主妇笑容满面地招呼说:“来来来,大家趁热吃红曲肉,吃红来。”

  我的爷爷是乡村大厨,厨艺方圆几十里有名。每年除夕,他都会做一碗红曲肉。我的父母孝敬老人,总是最先精心挑拣肥瘦相宜的红曲肉夹到爷爷奶奶碗里。爷爷奶奶疼爱我们,又把红曲肉夹给我和弟弟,慈爱地说:“过年了,小孩子要吃红来。”这红,饱含着亲人素朴的祝福,家庭厚实的温暖。红曲肉是撑起整个正月席面的“镇桌”之菜。谁家的红曲肉切得大、装得满,说明这户人家家底殷实,热情好客。用红曲肉待客,是规格最高的礼仪。正月里,有客人来,母亲就把红曲肉放在饭甑上蒸热。有时红曲肉的汤会洒在饭上,哪个孩子盛到了那坨饭,会像收到了红包那么开心。没有盛到的也不着急,因为母亲会给每个孩子的饭里加一调羹红曲肉汤拌饭。那味道美得我们差点把碗给舔一遍。每次长辈都会给客人夹红曲肉,热情地说:“来来来,吃块红曲肉,吃红来。”得到这最高礼遇的客人,心里涌起无限的感动,人情就在这红曲肉香里越走越深。

  酒宴的礼数也是如此。举办结婚、生子、寿诞、乔迁等宴席,上了红曲肉,就是安稳了席,主人就要放鞭炮,向宾客敬酒、致答谢辞。宾客看到上了红曲肉,也会站起来,举杯回敬主人。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鸡鸭鱼肉三餐有。吃腻了大鱼大肉的人家,过年喜欢做新鲜特色菜,但无论怎么变,兴国人年夜饭的筵席上,红曲肉总是居于中间最显眼的位置。大家一定会仪式感地吃一块,图个吉利,然后再品尝别的美食。

  红曲肉是千百年传承的民间美食,是生活红火的象征,寄寓着人们朴实美好的祝愿。红肉香里庆丰年——过年了,请到兴国来,吃块红曲肉,大家都吃红来哟!

  这是中国红,幸福的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文化客家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文化旅游
红肉香里庆丰年
江南宋城(中国画)
老酒
校长的茶席
大院里的女人
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