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海锋 通讯员罗孝平)“信用修复后,我们公司顺利完成了投标,你们真是帮大忙了!”近日,赣州一家运输公司法定代表人张某说。
原来,因对一起事故发生负有责任,该公司此前受到过行政处罚,如不完成信用修复,将影响公司近期一场投标工作。得知该公司的困境后,赣州经开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查阅了有关规定条文,发现该公司符合信用修复条件。很快,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公司完成了承诺书下载填报,以及有关证照及履约材料上传,完成了信用修复。张某表示,今后将吸取教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强化对运输车辆和驾驶人的定期检查和安全教育。
今年以来,赣州经开区应急管理局将企业信用修复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抓手,及时梳理满足修复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指导,提醒进行信用修复并帮助完善修复材料,切实做到执法为民、执法为企。此举较好引导了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加强信用建设,同时也帮助他们“少跑腿”“多安心”。
在日常监管中,赣州经开区注重对政策的宣传工作,让企业及相关人员了解信用修复、善用信用修复,推动信用制度不断完善。同时,坚持处罚教育相结合、监管普法一体化,提升前置事前普法服务水平,帮助企业消除安全隐患,规避法律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