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

龙南普法宣传走出特色之路

  □李林烜 张婷婷

  “学好法律莫犯法,社会和谐靠大家……”近日,在龙南市街头巷尾回荡着美妙的普法山歌。

  “能在家门口边看演出边学法律知识,这种新模式大伙都很喜欢。”龙南市城市社区管委会中山社区的居民胡女士说。

  客家山歌是龙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式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群众基础。“把法律法规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演绎出来的法治文艺作品贴近群众,使法治宣传充满‘烟火气’。”龙南市普法宣传文艺队工作人员唐志红说。龙南市探索融入式普法新模式,联合“八五”普法讲师团、普法宣传文艺队、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同研讨全市法治宣传作品研讨,将法治元素与客家山歌、三句半、快板、情景剧等表演形式进行深度融合创作,并深入龙南市社区村组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法治同行”文艺汇演。活动现场还邀请专业律师设置普法宣传流动工作站,为群众免费进行法律咨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法治文化盛宴。

  “全国禁毒日是6月26日,全国宪法宣传日是12月4日,你看看答案,我没记错吧?”在龙南市东湖公园的法治长廊上,几位大爷大妈正驻足探讨。传统灌输式的普法模式已难以满足群众对法治宣传教育的全新要求。“我们在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枯燥的法律条文进行全新演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效益。”龙南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娟霞介绍。龙南市充分借助城区广场、公园、长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开拓法治宣传阵地,在社区布设法治文化长廊,全方位、多层面宣传涉及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通过标牌、宣传栏、漫画故事等简单易懂的形式,使法律知识融入群众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群众的法治意识。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法治文化阵地15个,30米法治文化长廊1个,村(社区)法治宣传栏107个,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学法好去处。

  “大到国家所有制和产权保护制度,小到老百姓生产生活、邻里纠纷、婚姻家庭、个人信息与隐私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日前,在省级红色名村龙南镇红岩村烟园围内,“法律明白人”骨干正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听法律顾问讲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有关法律条文,现场不时有人举手提问、互动交流,气氛十分热烈。龙南市在烟园围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专门针对农村(社区)“法律明白人”探索打造了以“导、学、练、评”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发展、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法治力量。

  近年来,龙南市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以“法治龙南”建设为目标,不断完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学法载体,提升广大干部群众法律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力量。下一步,龙南市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精彩的法治文化盛宴,推动法治龙南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民生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法治
   第07版:金融
   第08版:新松
龙南普法宣传走出特色之路
兴国“一所一品”化解矛盾纠纷
微信结识男友 被骗二十余万
图片新闻
综合执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图片新闻
近期部分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