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息视角下的历史阐释

  □范剑鸣 

  人类的历史是过往的、既定的,但人类对历史的观察与思考却是永不止步、永远发展的。对于中国共产党在瑞金进行的执政尝试,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纪念和回望,阐释的角度越来越全面,演绎的空间越来越宽阔,再现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而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从瑞金出发》,作为一种集大成的历史阐释电视节目,其意义显然颇不寻常。

  《从瑞金出发》借助现代传播理念和演绎手段,汇集了全国的党史专家,调动了全球的影视资源,对那段历史进行了全息解读,从而让瑞金的历史地位和人文坐标呈现从未有过的清晰。《从瑞金出发》以九个不同主题相对独立而又彼此联贯来挖掘苏区历史,同时把瑞金作为最核心的历史支点来阐释。

  纪录片以整体性的历史观念和文化思维,让瑞金不仅是瑞金,而是民族先锋追求光明、开创历史、挽救家国的生动舞台。就像《红色中华》报一样,它虽然诞生于瑞金,主要记载着瑞金为核心的中央苏区及全国新闻,但又联通全球,代表一种新的力量和态度面对世界发声,也代表着一种新的探索和路径。

  最能代表这种全息视角的,是《抗日号角》一集。1931年11月7日,瑞金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在对外宣言中从一开始就表明反帝的性质。纪录片立足全球反法西斯大历史,让中央苏区的武装割据和打破“围剿”立即从国内矛盾上升到民族战争的高度,通过东北抗联历史,冯玉祥、吉鸿昌的民族大义,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遇害等史料串联,从而对《对日战争宣言》、宁都起义、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重大历史作了深刻的阐释。虽然瑞金远离抗战前线,但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对抗日的鲜明态度和全球性影响。纪录片颇为用心地讲述了华侨寄给红军的捐款与朱德的回信,从而让远隔重洋的爱国热情与瑞金紧密关联。中国共产党在瑞金的革命活动,已不是局部回旋和建政尝试,早已成为搅动和指挥全国进步力量、挽救危亡的据点。

  《从瑞金出发》虽然学术性非常强,但也是一部思想性较高的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金色起点》一集中,通过上海的“瑞金路”这个切入点,讲述“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作为理想的火把,如何燃起并照亮所有追求进步的人。“苏准会”的曲折历史,林育南的牺牲,赵一曼的看守,左联的五烈士,鲁迅的纪念,苏区的反“围剿”,邓小平赴任瑞金,所有的事件都在为定都瑞金做准备。苏维埃运动虽然受苏联直接影响和启发,但如何落到中国的大地,正是外来思想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一次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演绎。纪录片详细介绍了“苏准会”的历史,以及四次改变时间与地点的曲折,使得中国共产党在瑞金建立政权带着极大的偶然性,又有充分的历史必然。

  以整体性思维去把握历史,以细节化的手段去塑造历史,是艺术家普遍持有的态度,也是我们鉴赏和辨析艺术时应该有的目光。在苏维埃运动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宝贵的经验,从而与“苏联模式”区别开来。《从瑞金出发》不回避这种影响,但也注重展示继承中的差异性,以及实际的得失。《列宁在一九一八》是对中国影响巨大的经典电影。《土地之歌》一集引述这部电影时并未将之奉为“经典”,特别是在“打击富农”问题上,反而将列宁的富农政策与毛泽东探索的“富农路线”进行了比对,肯定了毛泽东敢于探索中国道路的勇气。

  《从瑞金出发》为当下的观众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得以重新认识从瑞金出发的革命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画家詹艺笔下的家乡信丰
~~~——看《从瑞金出发》有感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
   第04版:赣州经开区
   第05版:客家摇篮拍客家·民俗
   第06版:法治
   第07版:文化
   第08版:八境台
人信物丰展风华
永恒的苏区魂 永远的再出发
全息视角下的历史阐释
周敦颐与“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