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明河 通讯员祝福
11月15日,一场冬雨过后,小山村山清水秀,充满诗情画意。于都县葛坳乡澄江村的农家书屋里,干净的木架上码放着不同类目的书籍,几位村民围桌而坐,捧着心仪的书本,看得认真。
“许多大人和小孩,有事没事的时候都喜欢来书屋看书。”农家书屋管理员谭福生说。谭福生负责书屋打扫、书籍整理和借阅登记等工作,最开始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时间一长,他也爱上了阅读。
澄江村位于于都县东北部,距离县城50多公里,村里有3000多人,却没有一家正规的书店,村民和小孩看书存在困难。2016年,火箭军机关定点帮扶澄江村后,为了让村里人在家门口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决定投入资金建设农家书屋。听到此消息,不少爱心人士踊跃捐赠书籍,让书籍种类逐渐丰富了起来。
既然是书屋,当然内容为王,提供贴近农村、契合农民的书籍,书屋才有生命力。“现在很多人觉得学习有用,平常都喜欢来书屋找与实用技术相关的书阅读。”今年78岁的村民谭年相说,他最近在书屋借阅了不少健康类的书籍,“越看越喜欢,受益匪浅。”
“农家书屋解决了边远农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还为大家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供了平台,既扶‘智’,又扶‘志’,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助力。”葛坳乡干部钟云介绍,他们积极整合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儿童之家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同时,邀请专家或技能人才到农家书屋开展种养技术、家政服务等多种培训,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文化殿堂”“致富学堂”“农村学生第二课堂”。
不仅如此,农家书屋还涵养了村民的精神世界。读书会上,孩子们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诗歌朗诵会上,孩子和大人一起在灯光下朗诵喜欢的诗歌。“村民对阅读的热情,远超我们的想象。”谭福生说。
晴耕雨读,书香致远。在于都县,357个外观美、功能齐的农家书屋,让村民有了去处,阅读有了劲头,农家书屋成为传播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场所。同时,该县还将书屋作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阵地”,常态化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土专家”下乡授课,传授种植技术、管理经验。
农家“小书屋”,蕴藏“大能量”。现如今,农家书屋在乡村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愈发明显,正在为于都这片红色热土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