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陈鹏)“真的很方便,解决了大家电动车充电的大难题。”日前,谈起安置点新建成投入使用的充电桩,兴国县樟木乡幸福新村村民张连华赞不绝口。
张连华所在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于2017年,当时未配备电动车充电设施,导致很多住户电动车不得不“飞线”充电,既影响村容村貌,又造成安全隐患。了解情况后,该安置点的“点长”积极协调项目资金,新建设两组充电桩,极大满足了群众的充电需求。
“点长”作用可不止于此。为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长效管理,该县创新实施易地搬迁“点长制”,在全县29个集中安置点各安排1名县领导或乡镇领导担任“点长”,建立“点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安置点社区基层党组织体系,方便群众随时反映问题。在后续帮扶中,通过“点长”定期月调度、定期动态监测、安置社区帮扶共建、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等长效管理机制,统筹做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建设产业兴旺型、就业发展型、集体经济型、自然生态型、管理服务型“五型”安置点,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