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子
每当看到相亲类节目,我记忆的闸门就会瞬间打开,不由想起村里的媒婆——莲姑。
莲姑全名叫什么至今不知晓,依稀记得她的名字叫莲秀,村里父母辈都尊称她为莲秀姑姑。那时,莲姑五十多岁,身形娇小玲珑,脑后总是盘个小圆发髻,能说会道,聪敏练达。最难忘的是她那标志性的笑声,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衣兜里永远装着花生、瓜子、豆子、糖果之类的零食,见着小孩就发。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孩子的欢乐和笑声。
莲姑平日里不是在张村走,就是在李村逛,问问东家小伙生辰八字,察察西家闺女巧手。路上若是碰上个村干部,还得细细打听某某人家主人生活做派、家境等等,日积月累,她心里的那本谱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张家小伙老实本分,苦于家境贫寒,三十出头了也娶不上媳妇,莲姑就给老李家姑娘这样说:靠天靠地靠父母,不如有个好丈夫。老实不花心,夫妻恩爱土变金 。一门亲事年底就在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中举行,惹得左邻右舍大龄小伙子羡慕不已,年后乡里乡亲拎着礼品排着队请莲姑说媒,于是她家常常门庭若市,爆竹声不绝于耳。
做媒也不都是幸福事,有时候也有“风险”。比如双方结亲不到一年,小夫妻性格不合、生活不睦,隔三岔五就吵嘴打架,弄得鸡飞狗跳,于是乎两家长辈就开始抱怨指责:媒人不长眼,做的损媒。小两口不能如愿怀上孩子,也骂莲姑做的绝代媒,不得好死。难听的话传到莲姑耳中,她的脸上就像蒙上一层灰,无奈地叹气摇头。
不过媒说得好不好是大人们的事,我们一帮熊孩子可几乎每一天都得去莲姑家报到,因莲姑家有全村唯一的黑白电视机,《西游记》《封神榜》《新白娘子传奇》《渴望》等经典电视剧都是在莲姑家的小客厅里人挤人看完的。莲姑家还开了一个简易小卖部,那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帮母亲跑腿,去打酱油、买盐之类的生活用品。父亲没烟了,我也争着一蹦一跳跑到莲姑家里去买,因为可以借着买东西的机会亲近莲姑,享受莲姑家待客后剩余的瓜果美食。
那时,莲姑身兼媒婆、接生员多重身份,听母亲说我就是莲姑亲手接生的,她算是第一个迎接我来到这个世界的人。说起来,我跟莲姑有特殊的情缘,一年夏日的午后,我因炎热,在村口的大池塘边玩水,失足掉进了塘里,幸好莲姑从外村说媒回村路过,听到塘里扑腾扑腾的异响,才及时把我从水里捞起。事后,祖父祖母、父亲母亲携带礼品,牵着我到莲姑家千恩万谢。等到我初中毕业考上师范,成为村民们口中第一个飞出山窝的金凤凰时,升学宴上莲姑握着我的手,当着全场亲友宾朋的面,把我海夸一番:“咱苗子,真是一棵好苗子,是咱村里走出去的第一位先生,还是位女先生呢。”后来我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莲姑都不忘详细询问我工作是否如意,生活是否美满。
时代变迁,如今村里的小伙姑娘婚配已不需要莲姑这样的职业媒人,不知道村里的长辈是否还会讲起莲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