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橘子洲头畅想

  □宋海峰

  每当吟诵起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便想游览湘江中美丽的长岛——橘子洲。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的时节,我怀揣着酝酿许久的期待,第一次踏上长沙这块热土,如愿登临中国四大孤屿之一的橘子洲。此时,淅淅沥沥的秋雨时断时续,空气中透着凉爽的味道。

  橘子洲又名橘洲、水陆洲,因遍栽橘子树而得名,浮在缓缓北流的湘江之中。西望,岳麓山层峦叠翠,著名的岳麓书院、爱晚亭与之隔江相望;东眺,“湘江风光带”绿树婆娑,横托着远处流光溢彩的都市繁华。

  行走在橘子洲头,耳畔不时传来鸟叫虫鸣。秋风吹过,送来阵阵清凉,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紫薇花香。眺望着波光粼粼的一江秋水,一幅凝重的历史画面浮现在眼前——一群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携手登上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橘子洲公园中央耸立着长方形的巨型汉白玉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橘子洲头”四个大字,背面是《沁园春·长沙》词的全文,金色的字迹在晚霞下熠熠生辉。园内,橘树枝繁叶茂,树上挂满黄澄澄的橘子,犹如一盏盏灯笼;江心阁,飞峙湘水之上,只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淼淼湘江“百舸争流”,若不是身临其境,还真领略不到“到中流击水”的意境。

  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时,是1925年,时年32岁。他18岁离开家乡,离开闭塞的小山冲,来到当时的大城市长沙求学,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橘子洲头有一棵朴树,树龄约180年,称得上古树了,当年毛泽东经常在湘江游泳,也经常在树下休息。也许,“独立寒窗,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是在这棵树下酝酿的诗情、发出的感慨吧。

  今天,走进橘子洲缅怀先驱,感受毛泽东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的豪迈气概,思绪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这一瞬间竟成了最美的意象。独立橘子洲头,凭栏倾听那舸声悠鸣,吟咏《沁园春·长沙》,真是别有一番豪情在心头!望着滚滚北逝的湘江之水,我仿佛看见,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正与同伴们一起搏浪击水,纵论天下事;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既能“激扬文字”,又敢“粪土万户侯”,像鹰击长空,在风起云涌的天上飞翔,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图画啊,不能不使人欢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秋天的橘子洲,层林尽染,斑斓的色彩将橘子洲公园点缀得美不胜收。竹林在秋风吹拂下,摇曳多姿;山势在夕阳衬托下,雄浑生动。遥想当年,秋风阵阵,江天寥廓,毛泽东伫立于此,看“湘江北去”“百舸争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那气度,是何等豪迈恢宏!

  江水如练,一片静谧。我来到巨大的毛泽东塑像前:他浓密的头发,宽广的额头,微锁的眉头,挺直的鼻梁,坚毅的唇廓,深邃的目光……这一视角让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仿佛看见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在树下,用火一样的激情,议论国事,探求真理,抨击时弊,宣传革命,畅想未来……

  今天,伟人毛泽东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但是,在橘子洲头,他的伟岸身影永存。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工业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卫生健康
余村的味道
橘子洲头畅想
大地如画
稻子
醉美丫山
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