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醉美丫山

  □赖秀锦

  去年国庆节,一家人驱车四小时到达目的地——丫山。经黄龙水库,约一公里后 ,到达山口,左侧“丫山风景名胜区”几个大字赫然在目。穿越晨雾,驱车上路,扫票进门,我们开始了丫山之旅。

  丫山的美,美在自然天成的山水。已是初秋,可路旁的樟树仍显墨绿,橙色的雏菊和红色的蜡烛花交相辉映,十分耀眼,银杏叶在风中蹁跹,上演着一段“天女散花”般的神话。

  拾级而上,又是一番景致。从繁茂的原始丛林,时不时传来悦耳的山鸟声;瀑布高悬,溪水鸣涧,竹涛阵阵,流水潺潺;水潭清澈见底,枯叶掩石,石斑鱼水中欢歌,往来翕忽。立身于林中,可嗅到风中的香,可尝到水汽的甜,人顿觉神清气爽。

  丫山的美,美在丰厚的人文底蕴。这里有著名的古刹——灵岩古寺。相传,唐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传法时遭遇海上飓风,船队被吹到海南岛,后经始兴,曾开坛播法数天,经南安,在丫山灵岩寺讲学传法。禅宗六祖慧能听闻鉴真大师真迹,特地到丫山灵隐寺讲授佛法,广布仁爱。

  不少文人仕宦也在丫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瞧,“卧龙谷”进门的石柱上,一首诗十分醒目:

  且向城西去,休惊雨溅空。

  乱山明灭外,古刹有无中。

  笑指双峰翠,回看落日红。

  中兴喜无事,歌管莫匆匆。

  颈联中“笑指双峰翠,回看落日红”一句蔚为壮观,把丫山描绘得有声有色。

  丫山的美,美在无限的丛林乐趣。且看山腰的玻璃栈道上,各有姿态:有抖腿者,有蹲坐者,有蹒跚者,有疾步者……俯瞰远处的双峰,仿佛置身云中漫步。从山顶沿石阶而下,至半山腰,只见一群人在吊桥上游走,玩得不亦乐乎。原来是景区的“A哆水寨”。板桥横卧在水上,不时向水中贴耳晃动。桥上才是乐趣所在,桥的两边可上人,有胆小者,匍匐着,停在木板上,紧紧扣住桥绳;有胆大者,吼叫着,在桥上翻滚蹦跳,当人群一起挤向中间时,桥与人便剧烈晃动,桥上的人时不时大声尖叫。这时,大家簇拥一团,人头攒动,桥响声,风涌声,水流声,人沸声,交综混杂,其乐无穷。

  然而,最让人兴奋的还是属于孩子们的“萌宠园”。园门构思奇特,它将一间泥砖房加以改造,在房外涂抹成大头像,房瓦刚好飘出,形似一展帽子。园内十分有趣,里面是微缩版农舍,水车模型最具个性。有各形各色的动物模型,十二生肖齐上阵,孩子们瞧一瞧,摸一摸,想一想,各有所获。而我,则最中意傲然挺立在中央的那只竹制的大公鸡。

  绕过一条羊肠小道,又是一番景致。只见空旷的塑胶场边围放着数十只大缸,这些大缸内涂画着金刚葫芦娃、大头儿子、孙悟空等动画人物,设计者竟将动画人物涂抹缸内,令人称奇。儿子和妻被眼前庞然大物吸引,在缸内尽情兜圈,遛弯,打滚。

  在园里,一项活动十分吸引人。只见一群人在空旷的黄泥里撑着竹高跷。有初学者,想爬上去,不过一个趔趄,便歪倒在地,身上沾满了灰尘;有熟练者,只见他们步态稳健,行动自如,在泥地里往返穿梭,人群里时不时传来喝彩的掌声。

  山腰梯田,花海遍野。火红的鸡冠花,金色的雏菊,还有淡紫色的薰衣草,它们分层成片,错落有致,组成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立体画。

  不曾邂逅丫山的春、夏、冬,却可猜想其四季味。在丫山,可练脚,可洗肺,可参禅,可悟道。丫山,似一块翡翠,蓝得明净,绿得盎然,又似一杯清醇的甜酒,让人饮后辄醉,欲罢不能。

  醉美丫山,韵味无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工业
   第06版:文化
   第07版:赣江源
   第08版:卫生健康
余村的味道
橘子洲头畅想
大地如画
稻子
醉美丫山
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