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解工匠”的为民情怀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王小明

  □特约记者刘林美 通讯员肖嘉欢

  “调解农村矛盾纠纷,必须对各种法律知识和风俗习惯了然于胸。”55岁的王小明是上犹县东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30多年前,左脚不便的他从乡镇工作岗位转行成为一名专业调解员,当年的“门外汉”如今已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也成为乡亲们口中的“贴心人”。

  创新方式 做基层群众的“知心人”

  有人戏说调解员应该有“鹰的眼睛兔子腿,母猪肚子蛤蟆嘴”。虽说是一句戏言,却道出了调解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数不清的日日夜夜,涉及家庭、邻里矛盾、经济、土地等关系基层老百姓切身利益和情感类案件,王小明在调解现场忙碌,往返奔波,寻找证据,研究和制定调解方案,与当事人反复进行沟通,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一场又一场纠纷。镇上的人说到他,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称赞的。

  王小明常说,调解案件除了要讲法律、讲政策,也要讲乡情、讲民情。调解员要在查明事实的前提下,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也要多促使当事双方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找出适宜的方法,让矛盾迎刃而解。

  2022年5月,满脸哀伤的胡某夫妇走进了营前法庭,状告廖某在与其独子恋爱期间提出分手,导致其独子一时冲动跳河身亡,要求廖某赔偿损失。王小明作为该院的特约调解员参与了此次调解,在详细询问双方家庭情况,细致观察双方的表情动作后,敏锐捕捉到双方的真实需求,创新性地提出双方重新“结亲”的方案,让廖某认胡某夫妇为干爹娘,获得了双方的一致赞赏,最后双方从冤家变亲人,一起共进午餐。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王小明以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和专业清晰的思维逻辑,打破先例,创造性地提出过诸多巧妙的解决方法来解决群众难题。

  注重学习 当精益求精的“调解匠”

  “作为一名调解员,思想一定要端正,不藏私心,用精准的法律和情理,在折中平衡上下功夫!”王小明说,自己投身司法,从零开始练“十八般武艺”,就是要让乡亲们在每一起调解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了使调解工作更具专业性和说服力,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工作之余,他坚持自学法律知识和大量案例,学习心理学知识、语言表达技巧、调解技能和临场应变能力,结合当地谚语、民间故事等一系列内容,说着接地气的话,讲着“土道理”,把调解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王小明不仅坚持给自己“充电”,还将所学到的知识和调解经验技巧无私传授给当地调解员。近几年来,他组织基层人民调解网络机构调解人员业务培训30多场次,担任主讲人,被县委党校等部门单位邀请授课20多场次。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王小明通过多年的学习,日就月将,经他春风化雨般调解、撮合的一起起“剑拔弩张”的家庭纠纷,最后都化为了“风平浪静”……

  2021年3月,89岁的陈某患病卧床不起,次子为她上山采药摔伤了脚,长子却因素来与母亲不合不愿为其提供餐食。王小明听闻此事,火速赶到她家,把大家请到一起,谈心、调解,讲法律,更讲亲情。最终,三十多年未喊过一句母亲的长子答应了与弟弟一起照料母亲,并轻声喊了一声“妈”,躺在病床上的陈某顿时老泪纵横,感动得无以复加。

  这次的调解不仅解决了老人养老问题,也对周边村民起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警示作用。

  打造品牌 任一方百姓的“宣传员”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调解需求,2018年8月,王小明在县司法局和东山镇的支持下成立了“王小明调解工作室”。

  该工作室整合了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社会资源,聘请在群众中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等,将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讲汇集于一处,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当地纠纷的工作原则。

  近4年来,王小明和他的同事共调解和组织调解矛盾纠纷300多件,调解成功率在92%以上。其中“急、大、难”纠纷38件;医患纠纷2件、越级上访纠纷4件、本县信访纠纷26件。“王小明调解工作室”也成为赣州市名声响亮的15个品牌调解室之一,称得上是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落地的成果。

  “在工作开展中,我越来越能认识到,只有想办法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才能有效控制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通过入户发放法律政策资料、召集群众现场以案说法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王小明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送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在全镇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一些老上访户发自内心地说:“原来不懂法,只要问题没有解决,就拼死拼活缠着领导,在领导办公室不出来,现在好了,我不这么做了,反映的问题照样得到了解决。”

  2020年4月,王小明被省司法厅选聘为第二批省级调解专家之一,而该批10名省级调解专家中,他是赣州唯一获选聘的人。

  “每当看到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心底的充实感、喜悦感油然而生。”基层的人民调解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事关群众的小事,但就是在每一件小事中,体现着王小明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和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无限热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党风廉政建设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法治
   第07版:教育
   第08版:知行
“调解工匠”的为民情怀
兴国警方侦破一起养老诈骗案
我市完善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
图片新闻
信丰筑牢反诈“防火墙”
离职后能否主张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差额?
近期部分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