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开通对于赣州旅游业来说,利好是显而易见的。首当其冲的,是赣州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全市旅游格局也将受此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昌赣高铁的通车以及赣深高铁后续通车,将有效吸引长三角、珠三角和江西北部客源市场,“长途游”变为了“短途游”,到赣州的游客数量有望快速增长,赣州旅游产业也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高铁也犹如一把双刃剑,集聚效应和虹吸效应并存,在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处于崛起阶段的赣州旅游业带来了挑战。如果没有吸引游客的项目或拿得出手的产品,将可能发生游客随到随走的“虹吸效应”,极易出现游客“过而不入”现象。
我们意识到,要抓住高铁时代的旅游,必须上大项目,提升旅游整体档次,完善旅游配套。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一核三区”的旅游发展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朝着大项目去。在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总投资30多亿元的赣州方特复兴之路文化科技主题园正在火热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开园;在红色旅游区,我们着手在瑞金、于都等地打造重量级红色文旅项目,初步完成了项目策划工作;在生态休闲度假区,4A级阳明湖风景名胜区升级改造正在进行中;在客家文化旅游区,渔仔潭围沙坝围旅游综合项目已经落地。
在产品布局上,我们也在努力填补市场的空白,打造全产业链企业,补齐旅游要素。在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方面,我们正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打造智慧旅游平台,欲以此形成旅游大数据,深挖游客需求。另外,我们加大了营销力度,在央视和一些重要线路的高铁车身、车厢内都投放了宣传广告,并开发了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的线路。在赣州西站站内,我们还设有高铁旅游集散中心、开设了“红飘带”旅游服务咨询台,就是为了引导、服务外地游客在赣州放心游、舒心游。
今天,无论站在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对于这片红土圣地来说,都是值得记载的日子。而我们这一代人又是何其幸运,亲眼目睹着这列驶向美好的高铁呼啸而来。作为市属国企,在这波旅游发展的热潮中,我们将热情地拥抱高铁时代,承担起发展旅游产业主力军的责任和使命。
(周善汉 谭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