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义勇 张河云 李善财
一百年前,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把中国带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
多少悲壮,多少豪迈,多少荣光,百年风雨砥砺,真理颠扑不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多少曲折,多少探索,多少奋斗,百年苦难辉煌,信念愈加坚定: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百年芳华,丹心向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每一次伟大飞跃,都闪耀着红土圣地的光辉篇章,都激荡着赣南人民的铿锵足音。
上世纪三十年代,硝烟弥漫中、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在瑞金宣告成立,党领导人民在赣南这片红色土地上进行了治国理政的探索实践和伟大预演;红军长征时,赣南百姓妻送郎、娘送子,不惜最后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捐出最后一块板用来架渡桥;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三位赣南籍战士倒下……
寸寸红土地,浸染英烈血。用生命谱写工人运动壮丽篇章的陈赞贤、为革命“肝脑涂地”的胡灿、甘做共产主义铺路石的古柏……他们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把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展现得酣畅淋漓。
英雄背后有人民。响应“扩红”号召,瑞金沙洲坝农民杨荣显先后把8个儿子送上前线,竟成永别;“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一定会回来!”就为了丈夫长征出发离别时的那句话,革命军嫂陈发姑用75年的旷世等待,终此一生守望远征丈夫的归来;中央红军集结长征时,30万于都人民守口如瓶,共同保守这一惊天秘密……
赣水苍茫,血性奔涌。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事业,由无数先烈先辈的信仰和热血铸就,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践行初心使命,构筑起一个个精神高地,熔铸成一座座红色丰碑,激励着红土儿女饮水思源、感恩奋进,前赴后继、逐梦前行。
继往开来,向史而新;沐浴党恩,不懈奋进。因为信仰,赣南的过去如此壮烈;因为信仰,赣南的今天如此生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赣南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面对“一穷二白”的现状,赣南人民弘扬革命精神,积极参与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生产,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懈探索。
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后,勤劳智慧的赣南人民解放思想、敢闯敢试、锐意进取,齐心协力推动全市经济总量连续跃上新台阶、社会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
春风化雨,红土生辉。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把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不断转化为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动力,感恩奋进、与时俱进,办成了一件又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要事,催生出气象万千的红土蝶变。赣州,历史性实现整体脱贫,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进入了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获得感最强、干事创业氛围最浓的时期。
穿越时光的隧道,赣南人民坚定理想信念、高擎信仰火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前行的脚步从未停止。今天的赣州,正阔步行进在加快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赣州篇章的新征程。
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本报策划推出这期《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版特刊。现在,就让我们展开特刊,一起来聆听“红土地的足音”,品读“党史中的赣州”,重温“红色记忆”,致敬“时代先锋”,感受“长卷铺展”吧。
●红土地的足音T3-T7
●党史中的赣州T8-T17
●红色记忆T18-T51
●时代先锋T52-T56
●长卷铺展T57-T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