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T0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践行“两山”理念 筑牢生态屏障

——“百年征程 奋进赣州”系列综述之五·生态文明建设篇
近年来,我市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候鸟栖息,众多河流、湖泊、湿地成了候鸟栖息的天堂。图为石城琴江流域白鹭翩飞。李雪荣 记者刘青 摄
为做好赣江源头水生态环境保护,我市大力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永奔流。图为水清岸绿景色美的贡江会昌段。特约记者朱海鹏 记者刘青 摄

  □邱天宝  记者  钟瑜

  6月25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红土地上的绿色华章——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赣州模式》出版座谈会暨首发式,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这意味着,我市水土保持经验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向全国推介。

  近年来,赣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生态环境优、绿色动力强、典型模式多”的显著成效。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中期考核中列全省第一,在绿色发展指数、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考核中多年获全省第一,荣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赣州践行“两山”理念助力打造美丽中国的实践经验获央视宣介,山地丘陵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模式等4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曾经乱采滥伐、满目疮痍,如今有序治理、经验迭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努力。

  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

  1907年,德国传教士在大余县西华山发现钨矿。1914年,人们又相继在崇义县中稍、全南县大吉山、大余漂塘等地发现大型钨矿,从此揭开了中国和赣州钨矿开采的历史。

  1921年,于都县铁山垅钨矿开山。时隔百年,在于都县铁山垅镇丰田村,中华钨矿公司旧址在无声地讲述光荣的百年历史。中华钨矿公司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的第一家国营企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公营钨矿。从1931年至1934年,中华钨矿公司共生产钨砂近8000吨,为苏区创造了620多万元的财富,占当时苏区财政收入的70%,换取了大量的药品、食盐、布匹、枪支弹药等紧缺物资,养活了数万红军。

  和铁山垅钨矿一样,在土地革命时期,西华山钨矿也是红军在赣南重要的经费筹措地,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国家的重要矿产供给基地,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中华钨矿公司旧址远眺,处处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昔日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状况不复存在。该矿山已经成功申报建设国家级矿山公园。

  在寻乌县文峰乡柯树塘废弃矿山治理瞭望台,四周绿意盎然,自行车赛道蜿蜒回转,绿草成片披满山坡……“以前这里方圆几公里聚集了100多个稀土矿主,挖山掘土日夜开采,到了晚上,各个山头灯火辉煌,还有商店、饮食店甚至录像厅,结果青山被移,良田被毁,乱沙垒垒。” 文峰乡上甲村老村支书钟贱林目睹这个村庄的巨变。

  上世纪70年代初,受当时“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思想影响,赣州稀土开采蜂拥而上,形成大面积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加快推进废弃稀土矿山治理。

  壮士断腕,让痛点成亮点。赣州矿业经济一度占据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近年来,赣州毅然铁腕治矿,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视频探、群众报”的新执法模式,与广东、福建、湖南等南方稀土主产地联动,打击非法开采稀土。同时,将曾经散乱无序的稀土矿山全面整合到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目前,我市正加紧打造“中国稀金谷”,迎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入驻,为赣州矿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刮骨疗毒,秃山变绿山。赣州改变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种树不种草”的单一治理模式,统筹推进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四大类工程。

  脱胎换骨,废矿变“宝盆”。在寻乌、安远、定南的连片稀土工矿废弃地,平整建设用地1万多亩,昔日千疮百孔的废弃稀土矿山,如今成了厂房林立的工业生态产业园。信丰县安西镇在昔日的废弃稀土矿山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脐橙园)。寻乌以废弃稀土矿山生态修复为依托,与青龙岩旅游风景区连为一体,逐步实现“由景生财”。

  从“江南沙漠”到生态屏障

  目前,我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4%以上,居全省首位。

  这块养育了赣南人民的红土地,由于种种原因,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破坏。

  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南人民除送子参军,还伐木支前,出售大量木材,换回军民急需的食盐、布匹、药材等。据赣县江口、茅店两个赤白物资转运站统计,仅1933年秋季,经江口物资转运站外运的木材制品就有13624件,竹制品2万件。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队为“清剿”陈毅、项英等领导的红军游击队,曾放火烧山,肆意伐木,大火两个月不熄,导致大片森林被毁。

  新中国成立后,赣南人民又积极伐木支持国家建设。

  现在乘上森林小火车,我们可以欣赏到沿途别致风景。但上犹县梅水乡园村一陈姓居民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每天5列火车日夜运输,到处木材堆成山,河道上木排排队等待放行。森林铁路开通十几年来,为国家建设运输了400多万立方米木材。1949年到1995年,赣南累计为国家提供统购统销木材2450万立方米、毛竹8718万根。

  森林的长期“透支”,为赣南带来严重的后果,地力严重透支,生态失去自我恢复能力。到1982年,赣南荒山及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678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7.8%。由于林地长期得不到休养生息,造成林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树木难种难活,只能飞播耐贫瘠的马尾松。

  1984年,原中共赣州地委、地区行署发出“十年绿化赣南”的号召,财政投入造林资金3.5亿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运动。

  “十年绿化赣南”期间,赣南飞播造林有效面积达525.5万亩。在赣南森林里,中幼林占88%,成熟林仅占12%,且多为低产低效林。兴国县社富乡1987年飞播1万多亩马尾松林,由于土壤贫瘠,山上地被植物难长,松树成了“小老头树”。

  为保护、恢复、改善赣江、东江源头生态环境,我市开始建设东南绿色生态屏障。

  之后,赣州又作出“暂停采伐天然阔叶树商品材”、建设生态赣州的战略决策,大力实施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

  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把赣州打造成“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

  为此,赣州紧扣保护生态公益林、改造低质低效林、建设水源涵养林、打造乡村生态风景林和推进林业平台建设五条主线,全力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2016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赣州考察期间,市委、市政府为实现森林资源由低质量到高质量的根本转变,提出用10年时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的请求得到了总理的肯定。次月,赣州全面打响森林质量提升攻坚战。

  水土保持创下“世纪之功”

  进入盛夏,瑞金市壬田镇洗心村的市级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又是郁郁葱葱,山清水秀。在水保部门支持下,当地回乡创业青年朱志平,数年攻坚克难,硬是将长期以来寸草难生、岩石裸露、流沙肆虐、水土流失、一派荒芜的“红色沙漠”,改造成规划有序、果木成行、大棚连片、水塘如镜的创业园。

  这是我市水土保持领域通过人为作用“改天换地”的普通案例。

  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历史背景和人为等因素,我市水土流失面积曾高达111.75万公顷,赣南大地到处红土裸露、沟壑纵横。

  上世纪80年代初,英国一名学者到兴国县考察水土流失后惊呼:中国南方出现了“红色沙漠”!

  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赣南考察后指出:赣南水土流失面积之广、程度之烈、危害之严重,在南方诸省区均属罕见!如不抓紧治理,兴国要“亡国”、宁都要“迁都”!

  赣南老区水土严重流失的情况引起了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83年,国家把兴国县列为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随后,赣南18个县(市、区)先后被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2012年,《若干意见》明确,支持赣州“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施崩岗侵蚀防治等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加强赣江、东江源头保护,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治理”。

  2014年12月,水利部将赣州列为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打造水土保持示范样板。

  位于赣县区白鹭乡的金钩形崩岗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曾经是崩岗侵蚀最为剧烈、集中连片、崩岗成群区域。崩岗侵蚀造成地形破碎,土层丧失,养分流失,曾经被称为“地质疮疤”。现在还有几块“活化石”供人参观——光秃秃的岗是凸起的山峰,呈金钩状,直刺天穹,岗下是凹下去的沟谷,盘根错节,幽深荒芜。但在周围,经过治理的群山已是郁郁葱葱,果树连片。

  赣县区是赣南崩岗治理的“发源地”,在上世纪50年代,该区三溪乡下浓村村民周东海,面对崩岗淤塞河道淹埋农田,带领村民治山治水治穷,取得显著成效。其事迹让周恩来总理深受感动,当即写下“叫崩岗长青树,让沙洲变良田”,由国务院水保委制成锦旗进行表彰,寄托殷切期望。

  数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水土保持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

  四大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我市筹资183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等五大类63个项目建设;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10年改造1000万亩低质低效林;实施东江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推进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等五大类79个项目建设,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实施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建设工程,启动创建100个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区,有4个获评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三项创新严管水土保持。我市创新审批管理,为规范农林果开发,出台赣南山地林果开发水土保持技术规程,建立山地林果开发联审联批联验长效机制;创新监督执法,实施“属地管理、市县联动、部门联合”,实现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全覆盖、常态化和规范化;创新考核问责,把水土保持改革创新纳入县(市、区)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对工作不力乡镇实行“一票否决”。

  四大保障全面提升能力。我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全国第一个地区性水保科研机构“赣南水土保持生态科学院”,出台12个配套文件等,从组织、资金、技术、制度层面,保障工作顺利推进。 

  撸袖加油成就多方效益。近几年,我市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6.6%,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为100%。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特别是探索出“治理一条小流域,建设一个示范基地,扶持一批治理大户,培育一个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水保五个一工程”;建成一批有规范、标准高、效益好、示范功能强的水保生态建设示范工程,34条小流域被国家评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兴国、瑞金、石城、安远等4县(市)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县”,章贡区被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城市”。

  此外,我市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深入实施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东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100%达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市民一片蓝天净水。还打通“两山”通道,崇义获批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崇义、全南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探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百年征程 奋进赣州”系列综述之五·生态文明建设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T001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第T002版:卷首语
   第T00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0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1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5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5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10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践行“两山”理念 筑牢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