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屹 记者 潘庆坤 文/图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接见了9位红军后代及革命烈士家属代表,其中就有红军后代管翠英。她的父亲管建发1934年在大余县洪水寨作战时牺牲了,母亲生下她没多久就改嫁了,是奶奶一个人把她拉扯大的。想到党和国家一直没有忘记父亲这些革命先烈,没有忘记她这样的红军后代,她难掩心中激动,止不住地掉泪,既是想念从未见过的父亲,更是感恩总书记的关怀与牵挂。
“除草、施肥、采摘辣椒……”6月8日,记者来到于都县贡江镇窑塘村,只见88岁的管翠英和儿媳妇蔡冬华正在菜地里忙着打理菜园,其乐融融。
看到记者一行走近,管翠英放下手中的活,过来招呼,并把记者一行引到家中,和大家聊起了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接见她的往事,也聊到了她从奶奶等人这里听来的父亲管建发的故事。
管翠英说,父亲是家中的独子。爷爷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在那些艰难岁月中,是奶奶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家。1933年,管建发怀着满腔热血主动报名参加了红军。奶奶知道后,并没有埋怨和责怪,而是对他说:“我虽然只有一个儿子,但我支持你参加红军。”
不久,管建发所在的部队要出发。临行前,管翠英的奶奶亲手做了件棉衣给儿子送去。离别时,管建发跪在母亲面前说:“妈,你只养了我这一个儿子,我不知道会不会牺牲。我这样(一跪)就算报你的恩了。”管翠英的奶奶一边掉泪一边回答:“打仗是你的责任,你保卫红色政权我也喜欢。我不是不懂事的人。”管建发知道妻子有身孕,他叮嘱妻子:“你要好好保重身体,生下来不管是男是女,你都好好带大他(她),以后你就靠他(她)养老,我不一定能回来,你不一定能靠我(养老)。”没想到一语成谶,管建发此去竟然成了永别。1934年,管翠英出生后,母亲改嫁他人。坚强的奶奶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靠做裁缝、挑箩筐卖零食,一个人把管翠英拉扯大。
当日,管翠英领着记者来到贡江镇古田村一棵大树下说:“当年奶奶挑着箩筐,一头担着零食,一头担着年幼的我,在这棵树下营生。我永远都忘不了这棵树。”她说,奶奶想了父亲一辈子,念了一辈子,每次说着说着,奶奶都会忍不住哭起来。
或许是有人心疼老人,新中国成立后,奶奶居然收到一封“儿子”的来信。“儿子”在信里告诉她,自己没有牺牲,以后会回来。奶奶不认识字,是请人读的这封信。听完信的内容后,她精神焕发,开心了很久,没事就请人读这封信给自己听,等着儿子回来。然而,有一天,有个知道内情的人读到这封信时,告诉她,这不可能是她儿子写的,因为她的儿子确实牺牲在了战场上。奶奶很悲伤,把这封信烧掉了。
1983年,奶奶收到了盖有于都县人民政府印章的烈士证明。她把这份证明好好地珍藏着。后来,家中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倒塌,奶奶什么都顾不上,在一片狼藉中把这份证明找了出来,小心地收在一个箱子里。这是她与儿子之间唯一的联系了。直到临终前,奶奶才把那个箱子郑重地转交给管翠英,让她一定要好好保管。
在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之后,管翠英也像奶奶一样,忍不住哭了又哭。她说,党和国家没有忘记革命先烈,没有忘记他们的后人。祖国越来越好,她也越过越好。她时常叮嘱自己的重孙:“你们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过上更好的日子。”
“现在的好日子跟旧社会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管翠英说,“如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之所以过上幸福的生活,要衷心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家一定要牢记历史、珍惜当下,奋进新时代。”蔡冬华接过话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