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T02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不沉没的“渡船”

——于都红军长征渡口的故事
2006年8月29日,于都县举行仪式,欢送长征渡船“远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中,由于都县捐赠的红军长征渡船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黄长生  记者  钟瑜  刘庆元  文/图

  南湖有红船,于都有渡船。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停放着一件“镇馆之宝”——红军渡船。它与珍藏在千里之遥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红军渡船堪称姊妹,曾经作为普通渔船为于都渔民打鱼谋生,又曾经与其他800多条渔船一样,承载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命运。

  现在的于都河,蜿蜒秀美,河水滔滔,清亮澄澈。在于都县城东门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在阳光照耀下巍然矗立。

  东门渡口旁,一块竖立的石头上刻着“长征渡口”四个字,几条小船并排相连,停泊于此,无声地诉说着80多年前的那悲壮的一幕。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这里集结出发,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这是纪念碑侧边围栏上镌刻着陆定一的一首诗,它描述的是当年红军夜渡于都河开始长征的情景。

  在纪念碑东侧100多米,有一座“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在纪念馆二楼展厅,陈列着一条斑驳沧桑、陈旧古朴的小木船,船上竹篙、桨、橹俱全。历经岁月的打磨,木船略呈白色。它静静地躺在那里,看似普通,跟一般的旧渔船没有差别。然而,它是一条当年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时,曾经用过的渡船。

  “当年红军渡河长征时用过的船现在只发现两条,一条珍藏在我们纪念馆里,一条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两条木船是当年生活在贡江上渔民的渔船。这两条船的发现,真实地还原了当年于都人民帮助红军渡过于都河的场景,也是于都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的真实写照。”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说。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87年过去,这两条当年运送过红军渡过于都河的船是怎样发现的呢?近日,记者走进于都县,采访它们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

  红军星夜渡河赴征程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第一、二纵队,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机关纵队8.6万余人,在于都河以北地域集结,渡过于都河,踏上了长征的征程。

  于都河,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时要渡过的第一条大河,当时河面宽600多米,水深1米至3米,水流湍急。河面上没有一座桥,红军渡河时设有县城东门、南门、西门,梓山镇仙峰坝,罗坳镇孟口、鲤鱼、石尾,靖石乡的渔翁埠等8个渡口,水深两三米的地方,必须架设浮桥;河水稍浅的地方,战士们就涉水而过或由渔民撑船过河。

  “为保证红军顺利渡河,当时于都河段共调集了800多条船只,有的用来架设浮桥,有的用来摆渡;于都河段共有5个渡口架设起了浮桥。”张小平说。

  架浮桥,就是用铁锚把每艘小船固定在河床上,然后用绳索把它们连接起来,在上面铺上木板。由于时间紧急,在短时间里从哪里筹集那么多木板呢?于都的老百姓知道后,纷纷捐出了门板、船板、店铺板……有一位70多岁的曾大爷,他把家里全部的木材捐完之后,又亲自把自己的寿材搬到架桥工地。于都人们踊跃支援红军的感人场景,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红军和苏区人民的军民鱼水情。为此,周恩来同志曾动情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当时,敌人派重兵围追堵截、步步紧逼。为了隐蔽战略意图,避免被敌机轰炸,于都百姓协助工兵,每天下午4点开始架设浮桥,晚上8点前完成,红军通宵达旦渡河。第二天早上7点前,他们又将浮桥拆除,将浮板分散隐蔽在岸边。”张小平说。

  1934年10月17日至20日的四个夜晚,在于都河边,秋风萧瑟、秋月清冷。红军将士们挥泪告别苏区亲人,踏上漫漫征途。在于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中央红军顺利渡过于都河。红军一路上浴血湘江、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中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走出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渔民连夜撑船送红军

  “我父亲当年就是在罗坳石尾渡口,用渔船运送红军渡过于都河的。”今年80岁的贡江镇渔民村村民、退休医生李明荣说。

  李明荣在于都河畔长大,他家祖祖辈辈都是渔民,他的父亲李声仁是当年为红军渡河撑船的船工之一。他在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讲述当年送红军渡河的故事。

  李声仁回忆:1934年10月17日,李声仁正在鲤鱼渡口水域网鱼,突然看到有几个红军在渡口处观察水情,观察一会后,他们朝李声仁招手:“老表,请你把船靠过来,给你讲个事情。”李声仁就摇船靠过去,几个红军面带笑容地说,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晚上有大批红军需渡过于都河去打国民党反动派,能不能帮忙送他们渡过于都河?当听说是自己的队伍要渡过河去打“白狗子”,李声仁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来。他还告诉红军,他不但可以用船送红军,还愿意去动员其他渔民来送。

  当日傍晚,红军部队陆续到达码头,李声仁和族人共20条渔船也集合到位。6时许,部队开始上船渡河,每条大船可容纳20人,小船可容纳10人,来回一趟大约需40分钟。

  “我父亲和母亲同撑一条船,父亲划桨、母亲摇橹,一个在船头,一个在船尾。”李明荣说,当晚,秋水冰凉,过渡的部队纪律严明,静悄悄、井然有序地上船过渡;为了不被敌人发现,船上都没点灯,后半夜伸手不见五指,撑船时要全神贯注,稍不留神就有翻船的危险。

  在漆黑的于都河面上,在悄无声息中,李声仁他们把一船船红军送过于都河,来回10多趟后,一直到第二天拂晓才回家。

  李明荣还讲了其父亲晚上运送红军时一个细节。他说,第一天在运送红军中,装了人时斜着往下朝对岸走,横水而过约100米,一个晚上摆渡十几个来回,20条船每趟摆渡300多位红军。他父亲又饥又饿,于是就在船上生火做饭,红军发现后立即制止了他。没办法,他父亲只好把生米放在口袋里,不时把生米放进口里嚼着充饥,渴了就舀河水解渴。

  他们白天休息,将船隐藏在岸边,晚上撑船,一连坚持了两个晚上,李声仁和族人们成功地把红军从于都河北岸送到南岸。

  第二天凌晨渡江结束后,红军将李声仁他们召集在一起,临时开了一个短会,参加的人至少40个。红军给每一条船发了3斤大米、1块银元,感谢他们的热心帮助,并坚定地告诉他们:“红军不会忘记你们渔民兄弟,我们一定会回来。”

  红军长征后,李声仁怕遭到国民党迫害,一家人同其他摆渡人就顺着于都河而下,来到吉安万安县一带捕鱼为生,连春节都不敢回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回到家乡。

  如今,当年帮助红军渡河的渔民们早已上岸安家,“水上漂”的日子成为过去。2015年,于都县贡江镇渔民村成立,这些风里来、雨里去的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们,在脱贫攻坚精神的感召下及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岸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两条渡船成“镇馆之宝”

  这两条红军渡船的发现都离不开张小平。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1968年出生,1987年1月高中还未毕业,就顶替父亲来到于都县革命历史博物馆上班(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前身),迄今已工作34年。

  对于现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馆藏的那条渡船的来历,张小平回忆说,1991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5周年,当时博物馆为提升展览效果,提前至1989年就下派馆员到各乡镇寻找有关实物。其间,张小平刚好碰见老渔民李声仁,就问他有没有当年送红军渡河的旧船。

  随后,李声仁就跟张小平讲述了1934年10月,他和族人利用20条船,送红军渡过于都河的经历,一段尘封数十年的记忆就此打开。

  张小平听后眼睛一亮,忙问李声仁当年送红军渡河的船还在不在?李声仁回答说,上世纪50年代,在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那条船归入“农业合作化”,最后存放在于都县渔业捕捞公司库房里。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张小平立即与于都县捕捞公司取得联系,并在公司仓库中找到了李声仁所讲的那一条船。李声仁确认,那条船就是他自己当年用过的船,也是自己当年与妻子一道,将红军从北岸渡到南岸用过的船。随后,此渡船捐赠给了于都县博物馆,并于1991年在博物馆展出。一经展出,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参观者前来一睹“芳容”,学习红军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一条渡船,作为实物在博物馆里展出,它向参观者还原了当年于都人民倾力支援红军渡过于都河的历史,它也见证了当年红军与苏区人民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2005年,新落成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开馆,这条渡船也被转移到新馆展出至今。

  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渔船是怎么发现的呢?

  张小平介绍说,2006年10月,《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按计划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

  在展览前,主办方在全国征集与长征有关的历史文物及实物。当时,主办方曾有征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展厅的李声仁捐的那条渡船的想法,在征求意见时被婉拒。同时,张小平向主办方透露,在于都县城东门渡口上游约2公里处,还有一条木船埋在河里尚未挖掘出来,而且这条木船就是当年红军搭浮桥渡河时曾使用过的。

  “因为当时纪念馆的展出场地有限,加上木船泡在水里更不易腐烂,所以我们就没有把它挖出来。”张小平告诉记者,这条船因破旧而被废弃,原来停放在河岸边,一次涨大水把它埋到于都河的淤沙里。

  “这条船是我在一次走访中,贡江镇古田村村民、退伍军人易小龙向我反映说,村民叶玉周的爷爷叶仙女有一条旧船被埋在于都河里,当年红军渡河时曾征用它架浮桥。叶仙女于上世纪80年代去世,也是一位老渔民。”张小平告诉记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同意出资,组织人员把河里的渔船打捞起来。2006年7月,于都县组织叶玉周等8位船工,将渔船打捞上岸,经过清洗后,一条长5.6米、宽1.15米、在河里沉睡多年的渡船终于浮出水面。经过长征老干部和老船工确认以及党史、文物部门鉴定,该船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所珍藏渡船一样,为当年红军长征渡河时用过的渡船。

  2006年8月29日,于都各界群众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的广场上,举行了盛大仪式,将该渡船“远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随后,该渡船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第一展厅展出。

  2006年10月26日,于都县委、县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和20余名老红军、老船工的后代,专程来到北京,捧着于都河河水,郑重地放置于该船船头,寓意长征精神像奔腾不息的于都河的河水,永远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于都红军长征渡口的故事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T001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第T002版:卷首语
   第T00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0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1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5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5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10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永不沉没的“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