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T02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如磐 意志如钢

——寻访苏区出版事业“掌门人”张人亚的红色足迹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出版局、中央印刷局旧址。
张人亚同志像。
张人亚保存下来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共产党宣言》。

  □杨友明  记者  刘庆元  文/图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时,在听完早期共产党员张人亚保护我国现存最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事迹后,问讲解员:那你说的那个人呢?这一提问,让“张人亚”这个名字,一时间受到全国的高度关注。

  原来,习总书记指的“那个人”,就是在中央苏区时期,曾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兼中央印刷局局长等职的张人亚。他是中共早期党员、上海金银业工人运动领袖、苏区出版事业的“掌门人”、党的珍贵文献的保存者、首部党章的守护者,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短暂而光辉的革命人生

  “张人亚(原名张静泉),1898年4月出生在浙江宁波镇海的霞浦镇(今属北仑区)。‘人亚’是他参加革命后,自己改的名字。”关注并研究张人亚近30年的原瑞金市委党史办副主任曹春荣说。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瑞金县志办工作的曹春荣,通过1933年1月7日《红色中华》报上刊登的《追悼张人亚同志》一文,注意到张人亚,可惜有关介绍他的文字资料并不多。2005年4月,曹春荣接触了张人亚的亲属以后,对张人亚的生平事迹了解的越来越多,终于撰写并发表了《张人亚: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文,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张人亚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张人亚的父母张爵谦夫妇靠轮种族中几亩祭田和兼做厨师为生,家庭经济拮据。幼时的张人亚,在其堂兄开设的霞浦学堂就读,后来去镇海县立中学深造。

  初中毕业后,张人亚经亲友介绍,去了上海一家银楼当学徒。几年后,他同顾玉娥结婚。没几年,顾玉娥染病去世。

  在上海,张人亚从进步书刊和身边的革命志士的言行中,接触到革命思想,萌生了革命要求。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这一年,张人亚先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早期党员之一。

  1922年9月16日,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张人亚出任首任主任。同年10月6日,张人亚等领导全市金银业工人举行罢工。淞沪警察厅以私设“秘密机关”“要挟罢工”的罪名,于25日将俱乐部取缔。后来在多方调停下,于11月2日签订协议停止罢工。这次罢工给予中外反动势力以强烈的震撼,让工人们看到了团结和斗争的力量。

  后来,张人亚被安排去商务印书馆工人合作社工作,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23年8月,他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年3月,他奉命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夏,上海“五卅”惨案后,张人亚回国参加反帝斗争;同年10月,中共浦东部委成立,张人亚任首任书记。

  1927年初,张人亚回国筹办《平民日报》。《平民日报》创刊后正式成立发行所,他兼任发行所负责人。

  “四一二”事变后,张人亚在上海从事秘密革命工作。“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张人亚被分配在内交科,1928年4月接任内交科主任。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他一次次完成了送文件、送情报等内交使命;并组织、管理好内部交通网,保证领导机关、领导同志及党的文件书报的安全。

  1929年7月,张人亚根据组织安排,在安徽芜湖开了一间金铺负责为党中央中转苏区上交的金银,并在上海等地为苏区采购急需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

  1931年秋,张人亚从闽西进入中央苏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张人亚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1932年6月,他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总发行部部长,同时,兼代中央印刷局局长,主管苏区出版、印刷、发行工作。

  由于长期在危险环境、艰苦条件下进行高度紧张、繁重的工作,张人亚积劳成疾。1932年12月23日,张人亚带病去长汀检查工作,途中疾病发作,终因救治不及而英年早逝,时年34岁。

  为苏区出版事业夙兴夜寐

  “张人亚在中央苏区工作时间并不长,才一年多,但他在普及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苏区干部群众思想觉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曹春荣说。

  曹春荣介绍说,1931年11月,张人亚辗转来到中央苏区。因曾在中国革命互济会工作过,张人亚最初从事的是革命互济会方面的工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他担任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央工农检察委员会委员主要工作是监督国家机关和国家企业,以及有国家资本在内的企业和合作社企业;特别要发动群众同国家机关和各种经济组织中的贪污、浪费、腐化、官僚现象作斗争。

  在曹春荣看来,张人亚这次的工作内容转换是再正常不过:当时临时中央政府刚成立,急需有经验的党员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能够从事检察工作,也足以证明张人亚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责任心。

  1932年6月,张人亚调任中央出版局局长兼中央印刷局局长,代任总发行部部长。这对于张人亚来说,算是“专业对口”,轻车熟路。因为他曾担任过商务印书馆党小组组长,筹办《平民日报》,还兼任该报发行部负责人。

  “张人亚主管苏区的出版、印刷、发行工作时间仅半年多,但就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依靠从上海商务印书馆派来的一些技术骨干,因陋就简,组织出版、印刷、发行了一大批书籍、报刊。”曹春荣说。从1932年6月至12月,标明由中央出版局出版、中央印刷局(厂)印刷、中央总发行部发行的出版物就有二三十部。因此,作为苏区出版事业的“掌门人”,张人亚肩上的担子就繁重了。

  在位于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内,有一排房子是中央出版局旧址,至今这里仍保留着张人亚当年工作、生活过的房间。记者看到,房间里只有木床、书桌、衣柜、餐桌、煤油灯等寥寥数物,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由于国民党长时间的经济封锁,瑞金当时的物资供应极为短缺,食盐、药品等极其匮乏。

  危险的环境、艰苦的条件、繁重的工作,让张人亚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张人亚逝世不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机关报《红色中华》上专门刊发悼文,沉痛悼念张人亚。悼文简要叙述了他的职务、逝世原因和革命经历,并对他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作了高度评价:“人亚同志对于革命工作是坚决努力,刻苦耐劳,在共产党内始终是站在党的正确路线之下与一切不正确思想作坚决斗争,在党内没有受过任何处罚,因为努力工作,为革命而坚决斗争,使他的身体日弱,以致最后病死了。”

  悼文称张人亚的死“是我们革命的损失”,悼文号召革命同志化悲痛为力量,“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来完成张同志所遗下的任务”。

  保护一批党的珍贵文献

  曹春荣说,张人亚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爱学习,喜欢看书,平时也有意识地保留图书、文献等重要物品。其中,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的中译本居多,还有一批中共“二大”“三大”会议决议的秘密文件。接着,他给记者讲述了张人亚和父亲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党的珍贵文献的传奇故事。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在这危急关头,张人亚首先想到的是党的文件和马克思主义书刊的安危。

  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冒险将这些文件和书刊从上海秘密带到宁波老家去,托自己的父亲代为保管秘藏。

  1928年,张人亚秘密回到宁波霞浦老家,对父亲张爵谦说,他在上海的住所要搬迁了,请求父亲将他带回来的一批文件和书刊收藏好。张爵谦问他藏到何处时,张人亚说“到时再说”。

  几天后,张爵谦装作很伤心的样子对邻居说,他的二儿子张人亚长期在外不归,已不在人世。因张人亚已有好几年没有回家了,所以邻居们也都深信不疑。

  张爵谦在家乡的山岗上,为张人亚和其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张人亚一侧是衣冠冢,安放的是藏有他带回来的文件和书刊的空棺。张爵谦知道此举事关重大,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过,就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守护着,等待儿子回来提取。

  1949年全国解放后,张爵谦在上海的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到了1950年,张人亚还是没有消息。后来,张爵谦估计儿子可能牺牲了,而他自己进入了耄耋之年,于是,他亲手将这批珍贵的文件书报取了出来。随后又把三儿子张静茂从上海叫回来,将这些文件书刊,再加上那一张在房间里挂了近30年的“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照片,一起交给他,要其带回上海交给党,以了自己20多年来的心愿。

  张静茂把这批文件刊报和照片带回上海后,专门去刻了两枚纪念章。长方形的纪念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18个字,正方形纪念章上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9个字,盖在文件书刊上。

  1952年7月初,张静茂将部分文件、书报捐给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1959年,张静茂又把其余文物捐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前身)。

  这批由张人亚生前保护下来的革命文物十分珍贵,它们已被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和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永久收藏。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就有14件,包括《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其中含中国共产党首部党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及宣言》等。

  这批文件中,其中有一件珍贵的文物——《共产党宣言》(1920年9月)。1995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全国一级革命文物鉴定确认专家组鉴定,它被确认为一级文物。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在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看到的《共产党宣言》正是张人亚父子保护下来的这一本。

  崇高精神激励人们前行

  “张人亚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他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曹春荣说。

  在他看来,张人亚有以下几点精神特质:首先,张人亚对党忠诚,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革命书刊和理论,到20多岁正式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做过很多工作,从工人运动到党内交通,再到地下工作、苏区出版工作、检察工作,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他都尽心尽职,做出了很大贡献,没有坚定的信念是很难实现的。

  张人亚第二个特点,就是非常热爱学习。他不断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知识,而且还坚持上平民夜校,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不同革命工作的需要。

  此外,张人亚有非常强的组织观念。他不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还是公开工作,都没出过问题,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他意识到处境非常危险时,他首先想到的是把党的秘密文件、刊物等送回家乡,交代父亲想办法保存好,在合适的时机将它交给党,从中表明他具有坚强的组织观念。

  最后,张人亚的艰苦奋斗精神也富有感染力。张人亚一直在各种危险、困难的环境下工作,他都乐观地面对,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并没有因生活艰苦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他在安徽芜湖开金铺时,没有发生一点贪占行为,这是非常难得的。”曹春荣说。

  为让后人了解、熟悉张人亚的革命事迹和发扬光大他的坚守初心、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张人亚的家乡和亲属加大对他的生平、事迹挖掘、整理和宣传的力度;北仑区分别召开张人亚革命事迹资料征集座谈会和“张人亚精神”理论研讨会;霞浦街道党工委挖掘张人亚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张人亚红色文化品牌”;霞浦街道开放了“张人亚故居”,成立了“张人亚党章学堂”,这些已成为宣传张人亚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的阵地;《张人亚传》一书于最近出版,较为完整地挖掘张人亚生平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张人亚奋斗担当精神……

  沉寂数十年的张人亚被世人关注,离不开今年78岁的曹春荣多年挖掘、整理和宣传,因此,他得到张人亚故乡党史部门的充分肯定,两次应邀到宁波探讨有关张人亚的精神传承等问题。他的一些独到的看法与见解,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他的关于张人亚怎样坚守初心的研究论文在研讨会上被评为一等奖。

  因为研究张人亚,曹春荣与张人亚的亲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介绍,2005年4月,持续寻找张人亚几十年的张家后人通过互联网查阅到《红色中华》报的悼文后,才最终锁定亲人的下落。随后,张人亚的侄子张时才等6人从山东、上海等地坐火车直奔瑞金探访逝去亲人的信息,但当时他们对这次寻访并无头绪。在火车上讨论如何找寻时,恰巧被邻座的江西省博物馆《南方文物》主编许智范研究员听到。热心且对苏区史有研究的许智范,建议张人亚亲属找曹春荣了解情况。

  来到瑞金后,双方很快见了面,并交换了研究张人亚的相关资料。原来,1928年冬回家乡宁波探亲的张人亚之后再未回家了,给家人的最后一封口信是:他已到苏区。此后便再无音讯。 

  见面后10多年来,曹春荣与张人亚亲属对于研究张人亚的点滴研究信息互通有无,书信往来不断。

  “张人亚在瑞金工作过,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我有责任将这方面的史料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了解他的革命事迹。”曹春荣说。 

  张人亚,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记。他的初心如磐、意志如钢的革命事迹和对党忠诚、无私奉献、实干担当、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向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寻访苏区出版事业“掌门人”张人亚的红色足迹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T001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第T002版:卷首语
   第T00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0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1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5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5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10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初心如磐 意志如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