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T03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刘启耀宁可做乞丐也不动公款
刘启耀纪念馆。
反映刘启耀乞讨的油画。
兴国县党员干部在睦埠村参观红军码头。
睦埠村新貌。

  □饶蓓  李玲  黄志勇  张声  记者  余书福  文/图

  人们常说:金钱,是检验一个人崇高还是鄙劣的试金石。在金钱面前,有的人可以卑躬屈膝,出卖灵魂;有的人却能够伟岸挺拔,光彩照人。当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便是后者。他腰缠13根金条,却宁可乞讨度日也不动分文,被称为腰缠万贯的“讨米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5月22日在江西考察工作结束讲话时、2021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时,都深情讲到腰缠万贯“讨米人”刘启耀的故事。

  刘启耀对党忠诚、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真实写照,是一笔划破时空、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接续前行。

  宁可乞讨不动公款

  “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名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兴国山歌,从苏区时期流传至今。刘启耀便是山歌人物中的原型之一。

  1899年4月,刘启耀出生于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13岁时父亲暴病身亡,他和年幼的胞弟、母亲曾氏相依为命。15岁时他便离家靠帮做长工、撑竹排谋生。1926年9月,兴国县的工农革命运动迅速兴起,刘启耀秘密加入农民协会,成为睦埠村的早期革命者。1928年冬,刘启耀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兴国县革命委员会交通联络员、兴国睦埠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1931年10月,刘启耀调往中共江西省委工作,1933年12月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2月,他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身为共产党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是一个廉洁自律的好干部。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血战突围中,他不幸左胸中弹晕了过去。深夜,刘启耀被寒风冻醒,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此时队伍早已转移。他强忍伤痛,一路蹒跚来到打游击时曾藏身的山洞。为躲避敌人搜捕,他白天躲在山洞,天黑后出去寻找草药治伤口,以野果充饥,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半年后,刘启耀等不及伤口痊愈,就赶到埋藏经费的地方,取出掩埋在乱石中的褡裢系上腰间,开始寻找党组织。

  沉甸甸的褡裢里装有13根金条和一批首饰、银元,这是他和江西省委书记曾山同志分手时,组织上要他妥为保管的党的活动经费。这一大包黄澄澄的金条、白花花的银元,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可这是党的活动经费,刘启耀看得比生命还重。

  与组织失去联系,刘启耀陷入了孤雁离群的困境。他深知,兴国有家归不得,地主恶霸要杀他。他在山民的帮助下,穿着烂棉袄,戴顶破雨笠,肩背讨饭袋,手拿打狗棍,化装成乞丐,一心往湖南方向去追赶西移的主力红军。可是,湘赣边界敌人岗哨林立,盘查严格,他只好隐姓埋名,在遂川、万安、泰和一带山区漂泊流浪。渴了,他就在路边小溪喝口山泉水;饿了,就向附近人家讨点饭吃;入夜了,就躺在茶亭庙角打个盹。几个月过去,谁也不知道这个衣着褴褛、满脸胡须、披头散发的叫花佬,竟会是江西省苏维埃主席刘启耀。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乞丐居然“腰缠万贯”,却宁可讨米讨饭,忍饥挨冻,始终不动用这笔公款的一分一毫。

  身患肺痨客死他乡

  因为害怕身份暴露,刘启耀有家不能回,其妻子被敌人严刑拷打致残,儿子流落他乡,女儿被送人做了童养媳……

  刘启耀将家仇痛楚深埋心头,一边乞讨,一边寻找党组织。他几乎走遍了赣西南老苏区的各个角落,秘密联络到了老党员、老红军、老苏区干部数百人,大家同仇敌忾,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1936年初,刘启耀在泰和县马家洲以办旅社为名,筹建了“旅宁同乡会”,接待过往失散红军,开展党的秘密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刘启耀先后联络到原中共杨赣特委书记罗孟文、宣传部长刘飞庭等上千名失散的苏区干部和红军战士。1937年初,刘启耀和罗孟文、刘飞庭等在泰和马家洲组建了中共临时江西省委,刘启耀被选为临时省委书记。

  在临时省委成立后的第一次常委会上,正当大家为活动经费一筹莫展时,刘启耀撩开他的破烂衣衫,取下腰间脏兮兮的褡裢放在桌上。打开一看,大家顿时惊呆了,里面有13根金条,还有银元首饰,和曾山当初交给他时一模一样,分文未动。同志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瘦骨嶙峋、疾病缠身的刘启耀竟然“腰缠万贯”。

  不仅仅是金钱,只要革命需要,刘启耀可以毫无保留,倾其所有。早在1934年,刘启耀走马上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第一件事,就发布通令,规定全省苏维埃各级机关“反对铺张浪费,为革命厉行节约”。逢人便强调“十二分节俭”的刘启耀被大家笑称为“十二分主席”。为节约经费,刘启耀决定每月自带伙食去办公,有时自己没时间从家里带米,就让妻子从百余里外的家中挑米过来。妻子埋怨说:“老公老公,饭要我供。”刘启耀则说:“革命成功,吃穿不穷。”

  临时省委用这笔经费买了一栋房屋,以“赣宁旅泰同乡会”的名义,建立了省委秘密机关,部分剩余经费用于保释狱中的大批战友。由于残酷的斗争环境,刘启耀身患肺痨,却始终不肯花费分文去寻医救治。1946年初,弥留之际,刘启耀让人把他抬到赣宁旅泰同乡会的门前躺下,仰望延安方向,溘然长逝,时年47岁。

  病逝时,刘启耀仍旧穿着他乞讨时那身破烂的长衫和补丁连补丁的单裤。在群众帮助下,当地守山棚的兴国老乡掩埋了刘启耀,为了不被敌人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只立了块“无字牌”。然而,他的传奇故事却编入了《中共党史人物传》,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2019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和赣州考察时提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破除“四风”顽疾。

  今年3月1日,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习近平总书记为中青年干部亲自授课时,再次深情讲述了刘启耀的故事: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中共建党百年来,党员队伍中有很多对党忠诚、一心一意的人,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刘启耀就是其中之一。

  对党忠诚、提高政治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近几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授课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宁可乞讨度日也不动公款,蕴涵着崇高的理想追求。刘启耀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是一名信念坚定、清正廉洁的优秀共产党员,铸就了一座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巍峨丰碑。

  烈士故里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刘启耀烈士的故乡睦埠村采访。

  睦埠村位于兴国县龙口镇东南边,距镇政府3公里,离兴国县城约18公里,全村辖13个村小组,现有人口3092人,自古就是兴国和赣县边界的一处重要水陆交通码头。睦埠村海拔只有127.9米,是兴国县海拔最低处。

  仲夏时节,平江河蜿蜒穿村而过,河水丰盈清澈,两岸绿树成荫,远山一片青翠。从平江河桥漫步进入村落,移步即景:参天古树随处可见,数百年之龄,写满沧桑,却枝繁叶茂;荷塘水面,倒影如画,三五鸭群,戏水而生涟漪。小桥流水、篱笆小道、蓝瓦青砖、花香四溢,永祚第、墨庄、江东庙、文化墙、现代农业园相得益彰,生态与人文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田园幽美、人文醇美、经济富美、生活和美、村庄秀美”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睦埠村以自然生态保护和古韵修复为第一要素,以自然生态、乡土文化、现代观光旅游农业为抓手,着力打造“百姓富、生态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睦埠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板村”“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同时还是省级AAA级乡村旅游点、省级乡村森林公园建设示范点。

  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烈士精神,睦埠村以建设红色名村为引领,将红色史馆和产业基地有机结合,连片打造成旧址参观、水果采摘、娱乐游玩的项目群。如今,睦埠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现建有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平江春早(望江亭)、江东庙、永祚第、古建筑“墨庄”、红军码头、平江环游骑行道、农趣园、刘启耀纪念馆等多个景点。此外,睦埠村还精心打造了睦埠民俗馆,依托客家祠堂旧址,陈列民宿物件、农器具、战时物件,配以文图呈现,将村落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让时代之沉淀尽显无遗。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睦埠现已建成“有馆可看、有史可讲、有景可赏、有情可感”的“红色四有村”,成为集“红、古、绿”于一体的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

  据了解,2019年,睦埠村村级集体经济总量突破了20万元大关,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3.1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3.2万元,包括村级光伏发电站收益7.6万元、向阳时鲜水果采摘基地利益联结分红5.1万元、阔叶树苗木基地销售收入12.5万元、裕丰苗木基地分红8万元。除此之外,睦埠村还本着“长短结合、种养互补、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原则,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油茶、脐橙等长效产业和蔬菜、烟叶、肉牛、苗木、茶叶等短效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夕阳西下,漫步在村庄的林荫小道,凉风习习,心旷神怡。码头客家菜、渔家客栈,已初见规模。2017年兴国首届沙雕艺术节留下的震撼之画,依旧让村民和游客娓娓道来。从村容村貌的改变,到乡村游景点的开发,兴国县政府和龙口镇政府狠下功夫,精准定位,大力实施打造全域旅游的策略,形成了红色主题、生态休闲、乡村体验、民俗文化等旅游板块。依托便捷的交通优势,丰富的红色资源,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幸福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永恒初心世代铭记

  据睦埠村党支部书记邓秋华介绍,刘启耀纪念馆于2016年底开工建设,利用上世纪原生产大队食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其中展厅面积200平方米。2017年10月,纪念馆建成,为开放式展馆。馆外立有展示“刘启耀腰缠万贯讨米”形象的铜制雕塑,右侧建有铭恩广场及铭恩亭,馆内采取廊式回旋设计,分6个序列陈列刘启耀烈士的革命故事和生平事迹,并设刘启耀讲堂。讲堂能容纳70多人,是广大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陶冶情操的生动课堂。

  走进刘启耀纪念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个造型字映入眼帘,简朴而庄重。80多年过去了,刘启耀老家的后人继承他不怕困难,自带干粮去办公的好作风。当年的历史已被镌刻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有村口那棵老樟树,既见证了刘启耀当初出门干革命的壮举,又见证了如今乡亲们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在刘启耀纪念馆右侧的铭恩广场,有一堵残破陈旧的土坯墙,上面盖着稻草,与周围整洁漂亮的小楼、休闲走廊显得格格不入。墙体旁边设有一块铭牌,上面写着“铭恩墙”。江西省林业局驻睦埠村第一书记况小洪告诉记者,这是几年前睦埠村在整村推进危旧土坯房拆除改造过程中,村民们提议专门保留下来的,用来教育子孙后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让大家记住,要永远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刘启耀是苏区干部的典型代表,也是苏区精神的生动体现者。身上背的金条和银元首饰,足够他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但他宁可化装成乞丐,哪怕饿晕、身患重病,都不肯将手伸向公款。只因他始终坚守一个信念,这笔钱是党的经费,比生命还重要。”中共赣州市委党史办主任胡日旺说,中央苏区时期,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做起来的,硬是靠着广大党员干部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今年80岁的兴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黄健民,从事党史研究工作数十年,他先后多次走访刘启耀的朋友、亲人,对烈士的故事十分熟悉。黄健民说,80多年过去了,刘启耀为官不贪、清正廉洁、克己奉公、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早已铭刻在家乡父老的心头。睦埠的乡亲们尊崇、爱戴刘启耀,世代以烈士为荣,以烈士为傲。乡亲们对烈士的爱戴体现在行动上,刘启耀故居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得益于乡亲们每年都会自发进行捡瓦、补漏,义务进行维修、保护。

  有一种精神,总是让人热血沸腾;有一种感动,总能使人荡气回肠。离开刘启耀故里,记者又翻阅了大量有关刘启耀的历史资料。每一本资料都令人动容,每一段描述都让人感慨,记者不由得想起黄健民接受采访时说的一番话:“金银首饰固然珍贵,但刘启耀赤胆忠心、一心为公的革命精神,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接续践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刘启耀宁可做乞丐也不动公款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T001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
   第T002版:卷首语
   第T00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土地的足音
   第T00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0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党史中的赣州
   第T01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1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2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3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4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红色记忆
   第T05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时代先锋
   第T05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5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5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6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7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8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1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2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3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4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5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6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7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8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099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第T100版:百年芳华 丹心向党·长卷铺展
腰缠万贯的“讨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