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瑜 涂家福 刘庆元 喻晓佩 李喆 实习生 陈宇彤 文/图
编者按:
身边标杆,榜样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荣历史中,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展现,涌现了无数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以赤诚铸忠魂、以初心赢民心的先进典型。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5个“时代先锋”专版,集中展示刚刚获评2021年全国和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袁守根(信丰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结下一生脐橙缘
袁守根是“赣南脐橙引种第一人”。他将自己的心血全部投入到脐橙事业当中,2019年12月,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袁守根作为赣州市唯一先进个人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
他退休不退志,自愿兼任信丰县老科协顾问、信丰县老年体协顾问、信丰县钓鱼协会顾问等多个职务,多次拒绝私企高薪任职的邀约,不顾风雨、不计报酬奔波于信丰各大果园指导果农开展脐橙种植技术指导,带头执行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
他为赣南脐橙事业作出突出贡献。1969年底,他从湖南邵阳捎回了156株“华盛顿脐橙”苗开始试种,攻克一道道难题,探索总结出《控制夏梢,提高脐橙着果率》的经验文章;1980年,他摸索出改良土壤,增强有机质肥,提高脐橙质量的“山地果园套种优良绿肥”技术;1981年,他又从武汉带回了朋娜、纽贺尔等8个脐橙新品种,后参加全国出口柑橘橙柚优良品种鉴评会,朋娜在64个参评果品中独占鳌头;他精心呵护和培育的脐橙母本树繁衍了大余、宁都、寻乌、安远等赣州其他县的脐橙;1993年,赣州地区组织编写《赣南脐橙栽培》,又将脐橙育苗、定植、施肥、整枝、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和经验全部奉献给了赣南的果农……经过多年的培育、推广和发展,如今赣南已成为“世界橙乡”, 赣州市已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回望50年赣南脐橙发展史,让赣南人民实现“小康梦”的正是“赣南脐橙引种第一人”——袁守根。
他群众口碑好。在信丰脐橙名满国内的时候,袁守根已经离开信丰脐橙场两年。不管岗位怎样变化,“推广脐橙,让果农致富”都是他的“中心工作”。在抗冬眠(打霜)的季节,他挨个给熟悉的果农打电话提醒防冻。不管贫富贵贱、新友旧识,只要涉及脐橙种植、管理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的问题,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技术、出点子,得到过袁守根技术培训或指导的果农和企业不计其数。退休期间,袁守根从不同层面,提出建言献策文章30多篇达十余万字,对脐橙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发挥了有效的指导、参考和促进作用。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仍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聊天等方式在线上对果农进行“一对一”的精心指导,给果农在脐橙移栽、培土、施肥及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耐心指导,帮助果农做好脐橙春管工作,给果农吃上“定心丸”。如今,袁守根“桃李满天下”,徒弟个个把他尊为赣州“脐橙之父”。
从引种赣南脐橙到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到带动脱贫攻坚,再到脐橙深加工,最后到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袁守根仍在用初心丈量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长征路,并寄语果农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能让一个果农掉队!乡村振兴路上,要让脐橙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赣州市扶贫办机关党总支
脱贫攻贫扛大旗
近年来,市扶贫办党总支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和“三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以服务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着力点,持续巩固和深化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推动建设“三表率一模范”机关。
打赢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场硬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体党员和干部积极主动参与建设路社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得到了建设路社区干部和居民的一致好评。深入分析疫情影响,上报14篇《赣州市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分析应对情况汇报》,及时向上级提出对策建议,受到省扶贫办的肯定和表扬;紧盯薄弱环节、难点问题精准发力,着力解决贫困群众返岗就业难、农产品滞销、临时性生活困难等问题;开展脱贫攻坚“集中攻坚月”行动,持续夯实“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基础;对11个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对9个非贫困县开展脱贫成效专项调查工作,全面检验脱贫攻坚成效;深入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开展为期1个月大排查、大整改,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扫除障碍、提升成色。
彰显创新血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全市产业扶贫联结贫困户25.75万户。脐橙、蔬菜、油茶产业成为重要的扶贫产业支撑,赣南脐橙成为全国产业扶贫范例。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城乡贫困人口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构建了健康扶贫“四道医疗保障线”,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降到10%左右;推行先诊疗后付费,贫困群众凭一张IC卡实现即时集中刷卡结算;向全市居民家庭发放277万套控油限盐套装,倡导健康饮食方式。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农村保障房建设,建设一批农村保障房,兜底解决农村特困群体安全住房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措施,聚焦相对贫困致贫主因,“缺什么补什么”,有效防止致贫返贫。
以“三化”建设推动党建脱贫“双提升”。以“三化”建设为抓手,查漏补缺,提升党建质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引导党员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连心连情促脱贫”活动,全市4.65万名机关干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三讲一评”活动,引导群众自立自强、感铭党恩。聚焦全市剩余2.82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挂641名县级领导和3280名科级干部包干帮扶,攻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实施挂牌督战。组织人员对100个村及未脱贫的4个县(区)实行挂牌督战,对摸排出的1.76万脱贫监测对象和1.66万贫困边缘人口进行帮扶。全市114.3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书写了“决不让一个老区群众掉队”的脱贫攻坚“赣州答卷”。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赣州扶贫办不松劲、不懈怠,统筹协调巩固提升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抓实相对贫困预警监测帮扶工作,牢牢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政策保障、产业就业、项目资金的有效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再立新功。
瑞金市叶坪镇党委
担当实干谱新篇
瑞金市叶坪镇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08户8908人、7个“十三五”贫困村。近年来,叶坪镇党委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基层党建“三化”为抓手,尽锐出战、担当实干,谱写了叶坪新篇章。2018年度叶坪镇被评为赣州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乡镇”,2020年10月被授予江西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乡镇称号。
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镇党委推动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以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为抓手,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用好叶坪丰富的红色资源,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以来,叶坪镇创办领办致富带富项目124个,建立党员创业基地16个,累计支持党员贴息贷款486万元,带领780户贫困户发展种养、实现就业。全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个“十三五”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实现高质量脱贫,打造了大胜、山歧、黄沙华屋、田坞、朱坊等一批精准扶贫示范点。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新路子、精准管理“五个一”工作法,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作经验推广。2017年5月的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和2017年11月的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暨产业扶贫流动现场会主要观摩点均设在叶坪,产业扶贫“五个一”的经验做法在会上得到推广。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政策、安居扶贫“五个一”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创新成立叶坪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公司,探索入股分红法、资源出租法、招商引资法等多种经营方式,2020年全镇3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善于统筹谋划,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叶坪镇500亩以上的规模化产业基地超过20个,蔬菜大棚面积超过其他乡镇总和,形成以蔬菜、特色水果、白莲、烟叶、蛋鸡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2016年、2017年赣州市六大攻坚战流动现场会在叶坪观摩。在全省率先创办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合龙脐橙专业合作社、三红蜜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合作社,创办了九丰农业、中兴农业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引进培育了润泰丰、百汇绿海、以诚农业、新院果蔬等经营主体,形成“一村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打造了“华嬷嬷泡菜”“叶坪黄金鱼”“仰山淮山”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万亩蔬菜、万亩脐橙、万亩白莲、十万生猪、百万蛋鸡“五个万”基地。
敢于攻坚克难,重点项目快速推进。2016年以来,叶坪镇累计完成土地征收6200余亩、房屋征收1100余户、坟墓搬迁1500余穴,土地流转20000余亩,为重点项目推进和产业基地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全力推进路网建设,松岭大桥、田背大桥、腰布大桥建成通车。快速实施瑞金机场、城北滨江大道、红色故都、红色天街、赣闽商贸物流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瑞金机场项目创造了5天时间完成迁坟800余穴、3天时间完成房屋签约310户纪录;九丰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同年6月签约、10月投产、12月见效的目标。
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吉志雄(寻乌县晨光镇党委副书记、高布村驻村第一书记,全国供销总社直属机关党办二级调研员)
一线坚守写担当
2016年1月起,吉志雄从全国供销总社下派任寻乌县晨光镇高布村第一书记。五年多来,他三次任职期满三次选择留下,把软弱涣散的高布村党支部带成连续五年先进的党支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江西日报》、《旗帜》杂志专题讲述了他的先进故事。
让贫困村旧貌焕新颜。2016年1月,他告别怀胎三月的妻子和5岁的女儿,只身来到高布村。通过走访,形成“双轮驱动”的脱贫思路:在高布村成立中合(赣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条件成熟后随即成立驻村公司党支部,与高布村党支部实现“双轮驱动”,村支部负责挖掘培育本土人才,驻村公司负责产业发展和经营管理。四年来,每年为高布村贫困户每户分红1000元,解决了15名贫困户村内就业,全村实现路灯亮化,建成集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及乡村直播基地为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集种子农药化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村民生产生活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一线书写忠诚与担当。2020年1月27日,四年扶贫任期已到,他主动申请到全国供销总社机关春节值班。当得知所帮扶村有4位武汉回来的乡亲在隔离观察且防疫物资奇缺时,他决定回到村庄。2月2日凌晨,辗转两千多公里,护送防疫物资到达村里,被群众赞为“寻乌县最快防疫物资邮递员”。他个人花费2万多元,购买口罩2000多个,捐给高布村和医院急救中心。他成立防疫突击队,通宵执勤,推动春耕复种、复工复产,组织线上销售积压农产品超5万斤。
五年来,他在高布村建立大学生爱村交流群、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乡村振兴青年服务站等,引导大家为家乡建设尽心出力,指导群团组织开展扶贫活动,组织首届全村大学生集体村播家乡特产,组织百香果产销对接会和上市发布会,解决村民的销售之愁。
杨有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
十年精耕“党建田”
杨有谷任职市委组织部10年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耕细作基层组织建设“责任田”,推动赣南基层党建结出累累硕果:农村、城市两大板块和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均创造了中组部和省委、省组部肯定推广的经验,在全省设区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中实现“六连冠”。
他务实能干,实绩突出。倡导开展“五红”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有载体。推动新建改造273个村(社区)活动场所。牵头实施村干部履职动力、能力、绩效“三提升”工程,助推乡镇干部“团圆计划”,稳定了基层干部队伍。三次牵头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推动市委出台政策,有效破解机关专职党务干部配备弱不愿干、非公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没人抓不会抓等难题。
他思维敏捷,善于总结。推动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与质量提升行动深度融合,高质量完成每年清单任务。创造性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助推11个县(市、区)高质量脱贫摘帽。总结5类30多种发展模式,推动全市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全省领跑。将“南芳党建”树为全国律师行业党建标杆,探索社会化选聘专职党建指导员做法获省委书记批示,在全省率先整体完成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做法被中组部等刊载推广。
他善于传帮带,在实战中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党务干部。他口碑好,有11个年度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8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优秀挂村县处级干部”并受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