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钟瑜 涂家福 刘庆元 喻晓佩 李喆 实习生 陈宇彤 文/图
徐国钻(崇义章源钨业有限公司)
钴钨行业的“技术尖兵”
2010年,26岁的徐国钻进入崇义章源钨业有限公司冶炼厂工作,负责公司冶炼厂生产及技术管理,凭借着自身专业特长及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带领车间员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
参加工作11年来,他一直奋斗在生产一线,是所有员工心中的开拓创新党员模范。他不怕困难,专注“钨冶炼”,带领团队历时数年攻克了“钨绿色冶炼新工艺”项目;他创新引领,支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作为机关二支部书记,在他的策划和引领下,支部在党员思想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都上了个新台阶;他心有大爱,当好员工的“贴心人”,不仅在生产工作中成绩显著,在企业管理中也善于通过党建引领提升员工们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组文化节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他勤于学习钻研,誓当行业“技术尖兵”,面对钨产品深加工行业日益加大的技术革新压力,远赴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材料与科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为人德先行,徐国钻始终不忘公司对自己的栽培之情,拒绝了沿海发达地区多家公司伸来的橄榄枝,毅然决定毕业后回到崇义这个山区小县继续开展技术研究,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知恩感恩的良好品格。
李海林(全南县妇幼保健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内外兼修的“最美逆行者”
毕业于南昌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李海林从医20余年来,不仅医术高,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赣州市全南县妇幼保健院的带头人,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带领医院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医院发展蒸蒸日上,其本人先后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最美逆行者”荣誉称号,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授予江西省“百名最美抗疫医师”荣誉称号。
作为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他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党员医师组成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到各乡镇开展义诊,让服务“沉入”基层,解决群众“看病难、检查难”的问题;他舍小家顾大家,带头奋战疫情防控一线,主动报名参加了江西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洪山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支援工作,不计安危夜以继日地全力救治病患;他始终把病人和职工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行“首诊负责制”,医患关系日益融洽;他身为行政干部却不忘专业技术,一直兼顾手术麻醉工作,并带领医院率先在全县开展了“硬膜外分娩镇痛技术”“四维彩超”“宫腹腔镜妇科微创手术”等新技术项目,填补了县内相关技术的空白。
陈海英(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主任)
勇攀高峰的“罪案克星”
2003年,26岁的陈海英毅然放弃高薪的医生职业,怀着对公安事业无比的热爱,光荣加入公安刑侦队伍,成为了一名法医。多年来,她秉承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警魂、汇聚力量,践行“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屡创佳绩。
参加公安工作18年来,她坚持学习各项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破案本领,凭借高超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近百起大案要案中发现和提取到关键的检材并检出嫌疑人的DNA分型,为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她勇于攻坚克难,多次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公安部重点督办案件,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屡破命案积案。身为负责人,她不负众望,完成了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DNA实验室向公安部重点DNA实验室的升级转变,实现了江西省公安机关创建公安部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她勇攀科技高峰,科研创新硕果累累,在抓好日常检案及案件现场勘验工作的同时,她向专业领域内最新的理念与技术大胆进攻,以服务破案、服务诉讼为出发点,有序制订并实施科研创新计划。在她的悉心组织和带领下,2016年DNA实验室申报的《基于硅珠法的接触性DNA检验方法改良》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优秀奖;2019年DNA实验室申报的《国产Y-STR系列试剂盒的联合开发及应用推广》项目获评全国首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大赛铜奖和江西省首届刑事技术“双十计划”攻关大赛一等奖。
冯万华(大余县南安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干部)
永葆本色的“执法勇士”
1998年,冯万华参军入伍,在部队,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5年7月退役后,成为了大余县南安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一名基层干部。多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他的坚忍不拔,而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他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战“役”勇争先、扶贫勇担当、征拆勇作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已在江苏老家与父母欢度春节的冯万华立即告别父母亲人,大年初二清晨驱车1400多公里,赶回大余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并主动提出到最苦最危险的地方值守;作为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他一方面学透扶贫政策,一方面做贫困户的知心人,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把工作做好;在征拆工作中,他更是常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经常深入拆迁户家中,积极向拆迁户讲解相关政策,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解决其生活难题和思想疑虑。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冯万华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永葆军人本色,党员品性,为自己奏响了一段人生的强音。
严代伟(宁都长茂黄鸡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不忘初心的“鸡司令”
36岁的严代伟是宁都县长胜镇大坪村人,身为中共党员,他在发展壮大三黄鸡产业工作中,以“领头羊”的姿态,带领当地贫困户和周边群众发展黄鸡产业脱贫致富,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严代伟从2003年开始从事宁都黄鸡养殖,2008年率先在宁都县长胜镇组建了宁都长茂黄鸡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民就业、脱贫致富,并在2010年成立了宁都长茂黄鸡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制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运用“产业+合作社+4个合作方式+N”的生产经营模式,达到了各生产经营要素整合、合作社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带动附近8个乡镇60个村236户农户(其中贫困户37户)从事宁都黄鸡养殖,户均增收3万元。
在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下,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并获得社会各界一致认可,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县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国合作社300强”等荣誉称号。严代伟也先后获得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一心为民好支书”“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14年度江西省优秀创业者”“江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赣州市劳动模范”“赣南乡村明星”等荣誉称号。
赖春生(安远县塘村乡塘村学校小兔小学教师)
边远山区的“守望者”
1980年,16岁的赖春生参加工作,8年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无私奉献作为人生信条,默默坚守贫困山区39年,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师岗位上,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极端边远村小“守望者”,获得了“省师德楷模”“赣州市最美乡村教师”“安远县十佳优秀校长”“陈香梅好老师形象金牌奖”等荣誉称号。
作为村里第一批考上安远县第一中学的农村学子,本可以走出山村的他,因为没人愿意到小兔小学任教,选择了留下来,1980年3月,高中刚毕业的他,踏上了从教之路。乡村教师的生活非常艰苦,但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的心中便不由地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立誓要倾尽所有心血,扑在教育教学上。1992年8月,为提升教学能力,赖春生考上了瑞金师范学校,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再次回到家乡任教。在被安排到初中任教两年的时间里,他看到边远山区的学生因各种困难上不起初中,心里满是惆怅,暗暗对自己说“我要让村子里的孩子都能上学,一个都不能少”。那一年,因为小兔小学又招不到老师任教,赖春生义无反顾地申请从初中调回村小再当一名小学老师。他多次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补交学杂费,又四处奔走为困难学子争取政府的贫困补助和社会捐助。在他的启蒙教育下,小小的山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孩子有一百多人,遍布全国各地。
赖春生用无私和执著,践行着对山区教育的守望与信念,用爱心和坚守,谱写了大山深处一首深情的教育之歌。
李寻富(寻乌县河东社区退役军人)
退伍不退志的“志愿者”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寻乌县河东社区的一名普通党员、退役军人李寻富主动请缨,以身作则冲在武汉疫情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1988年出生的李寻富于2009年应征入伍,因各方面都表现优秀,2011年光荣入党,2014年12月退伍,并被评为2014年度优秀士兵。退伍之后,他在上海开了家烧烤店,一年之后又转向武汉创业。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来临,李寻富留在武汉没能回家与亲人团聚。3月15日,听闻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需要一批护工志愿者,他立即就报了名并被选为武汉弘济骨科医院隔离点护工队长,参与隔离点接收的出院人员的隔离工作。即便中途有复发的病人,作为队长,他仍无怨无悔地带领大家细心照顾,其间因病人较多,他曾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治愈”这座城市开展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以这些抗疫战士为榜样,认真做好志愿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个突击手。正是有李寻富这样的志愿者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用无私大爱助力疫情防控,擦亮青春底色,才让志愿精神在战“疫”一线闪光!
刘宝贵(赣州高校园区管理处党委副书记)
高校园区的“赣鄱先锋”
42岁的刘宝贵是福建省安溪县人,1996年入伍在赣州武警消防部队服役,自此便在赣州扎下了根,现任高校园区管理处党委副书记,分管党群、组织、综治等工作。由于政绩突出,他先后多次获得“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赣鄱先锋”“先进工作者”和“五一”劳动奖章、全省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刘宝贵退伍不褪色、转业不移志。征迁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平安路项目、启迪项目等多年未解决的征迁遗留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新区各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扶贫工作中,他深入每一户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听民意察民情,因户施策,通过两年多时间帮扶,实现武陵村47户137人全部高质量脱贫;抗疫工作中,他下沉一线、身先士卒,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开展疫情监测、排查、预警、防控等环节一个不落带头干;复工复产以来,他带着干部跑企业,严格按政策规范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保文创卫”工作中,他缜密布置,扑在一线指挥布置,带领干部志愿者发动群众,为百姓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推动了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优化了区域发展格局。
邹金平(赣州三中党委委员、副校长)
争创一流的好“园丁”
邹金平,赣州三中省级语文特级教师、江西省首批骨干教师、江西省首批名师培养对象,现任党委委员、副校长,担任零班语文教学工作。曾担任党支部书记15年,深深扎根基层党建一线,坚持“追求卓越、争创一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党员教育和教育教学业绩显著,深受同行认可和学生喜爱。担任党支部书记期间,所在党支部5次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其本人被中共赣州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被市委教育工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7次。
他始终坚持加强学习,注重理论武装头脑,全面服务师生,筑牢理想信念基石;作为学校党委分管宣传的党委委员和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他强化岗位职责,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担当有为的良好氛围;他注意创新工作思路,结合学科实际,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推动支部工作取得新进展;作为一名特级教师,他坚持与时俱进、争当师德楷模,践行着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誓言;他情系教育,情系学生,历届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其中2人夺得全市状元,多人夺得赣州市中心城区状元,5人考入清华、北大。作为分管领导,带领的团队屡次高考取得佳绩。在教育教学中,他还倡导“低时耗、高效率”,既重知识,更重兴趣和能力的教学理念,形成了“重兴趣培养,重方法提高,重能力提升”的教学风格,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杂志在全国进行了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