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政协副主席 赣县区委书记 赣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胡晓平
波澜壮阔百年史,风起云涌新赣县。建党百年来,赣县区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砥砺前行,书写着一幕又一幕的光辉历史。近年来,赣县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有效,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乡村振兴焕发生机活力,工业支撑更加强劲有力,改革创新走得坚实有力,城乡品质得到全面提升,民生福祉得到全面保障,自身建设更加积极有为,各项指标增幅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多次获评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县(市、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赣县区举全区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2亿元,以“零错退、零漏评、98.95%群众认可度”的“成绩单”,顺利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代表江西高质量通过国家贫困县退出抽查检查。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油茶、脐橙、蔬菜、甜叶菊和烟叶等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建成全省首个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体系,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先进县”。乡村旅游倍增发展,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圩镇建设,累计完成“空心房”整治1100多万平方米,创新探索“砂石超市”模式,解决建筑材料乱堆乱放等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首位产业持续创新升级,工业倍增能效不断提升。紧盯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及应用首位产业,“中国稀金谷”从无到有,主攻工业“三年翻番”,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落地运行。顺利完成红金一期141家企业整体搬迁整治。稀金首位产业加速聚集,现有企业366家,规模以上企业125家,2021年1月至4月,规上首位产业企业67家,首位产业集聚度达到78%,实现了从稀土前端开采、提炼到主攻永磁电机、智能制造的创新升级,万亩永磁电机产业园加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完善,社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成功撤县设区,五区一体化加速推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实施了赣县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高品质建设了一批生态公园,打通了城区所有断头路,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教育投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赣县区中医院建成运营。华能电厂二期加快建设,电力保障能力增强。乡村道路基础设施持续改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综合考核列全市第一方阵,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扎实成效。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先进县(市、区)”。
党建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党建工作质量逐年提升。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文明实践中心(站)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和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开展“党旗引领·五星创评”活动。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固本强基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积极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
回顾取得的成绩,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科学谋划。展望未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按照省委“五个作表率”的要求,紧扣市委“三大战略”“六大主攻方向”,依托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大力开展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不断壮大稀金首位产业集群,着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稀金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传承客家文化、彰显客家精神,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着力打造“生态客家城”;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促进着力打造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活力新赣县”,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赣县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