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 陈水连
百年党史振奋人心,理想信念催人奋进。100年前,我们党从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的红船起航,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赣州经开区31年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沐浴在党的光辉下的感恩奋进史,赣州经开区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关键的要归功于党的关心关爱,特别是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和赣州视察,第一站就来到赣州经开区企业视察,给予我们莫大的信心和鼓舞。
赣州经开区从仅有0.53平方公里的青光岭起步,一路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实现了从一个小村庄到产业新城的蜕变。如今已发展成为总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38万余人、市场主体近4万家的全市工业发展“主战场”“主平台”,在2020年全国218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排名第56位、居全省第二,在全省100个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连续3年位居第三位,获评“全国加工贸易梯度重点转移承接地”“中国开发区20强”之“最具投资潜力奖”“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坚持聚焦主责、主攻工业,经济发展“强引擎”华美蝶变。作为全市开发时间最早、发展程度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经开区,赣州经开区从成立之初就牢记工业发展使命,狠抓招商,做实项目,做强产业,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最初的几千万元增长现在的近千亿元,激增2000多倍,占全市总量的1/5强。近年来,赣州经开区围绕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双首位产业,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涌现出同兴达电子、立德电子、孚能科技、国机智骏、凯马汽车、金力永磁等一批行业龙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财政总收入、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多年居全市第一。赣州经开区将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大力推进工业倍增升级,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扛大旗、挑重担、作贡献,努力实现打造千亿元园区和挺进全国50强“双目标”。
坚持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改革开放“新高地”持续升级。作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孕育而生的产物,赣州经开区因改革开放而生、而兴、而强,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赣州经开区始终紧抓改革开放这个根和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改革高地、开放窗口效应不断凸显。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率先在全市实施人事制度改革,以事定岗、以岗择人、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打破身份限制,点燃干事创业热情。国企改革助力开发建设,赣州建控集团成功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赣州经开区工发集团正式发布50亿元重大项目产业基金,赣州保税实业集团升级为市属国企平台。“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创建全省首个“无证明”营商环境,实现221个事项“一网通办”,“最多一次办结”事项占比达95.82%。招大引强成果丰硕,国机、吉利、日本京瓷等一大批世界500强、央企、龙头企业纷纷落户,2020年签约项目119个、签约资金1453.56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2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赣州经开区将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持续扩大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破除发展的“难点”“痛点”,以更大力度打造投资兴业热土。
坚持宜居宜业、产城融合,品质生活“新中心”加速成型。经过赣州经开区人31年如一日的辛勤奋斗、艰苦创业,赣州经开区城市发展格局稳步进阶,实现了从渺无人烟到高楼林立、从工业大区到城市绿肺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赣州经开区主动融入五区一体化,交通路网从仅有迎宾大道一条大动脉到现在的主干道、城市快速路纵横穿梭、气势如虹,现代服务业从几乎没有发展到现在金融、物流、旅游等业态丰富,城市形象从以前的不毛之地到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公园、小游园云集,中海、保利、碧桂园、恒大、万达等知名房地产抢滩登陆。赣州经开区已经成为集产城一体、商务办公、休闲娱乐之大成的魅力之都、工业新城,发展的美丽画卷吸引四方目光。赣州经开区将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加速打造“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园区。
传承百年党史印记,续写时代奋斗华章。回望来时路,许多坚持和感动历久弥新,并将接续照亮未来的奋进之路。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赣州经开区将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聚焦全市“三大战略”、突出“六大主攻方向”,锚定“一极两地四中心”建设目标,奋力打造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第一增长极,建设新格局下全国有影响力的制造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打造创新创业引领中心、区域性自贸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高品质生活新中心,努力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增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