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授林 特约记者 黄传章
“党建工作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只有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相互融合,经济社会才能高质量发展。”上犹县委书记赖晓岚如是说。
上犹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力“三大战略”“六大主攻方向”,发展短板加速补齐,资源要素加快集聚,高质量推进新时代上犹振兴发展和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生态经济合作示范区。
培根铸魂 筑牢“红色堡垒”
日前,一堂主题为“学习大湾区 融入大湾区”的专题党课,在上犹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朋友圈中刷了屏。上犹县委书记赖晓岚用四个“加快融入”,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作风、项目建设上对全县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
专题党课、集中研讨……上犹县建立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巡听指导制度,指导全县各级党组织以党委(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为载体,通过“3+X”集中学习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涌现出了“乡间夜(午)话”、阳光故事会、“城市午(夜)话”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该县先后组织290余名干部赴浙江、深圳、广州等地高校开展培训,进一步开阔党员干部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依托本土红色资源,上犹县打造了一批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红色名村、校本课程等,编辑出版了《中国共产党上犹历史》《上犹红色故事》等书籍,并通过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诵红色经典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围绕“三大战略”和“六大主攻方向”,聚焦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和“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梳理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847条,为群众办理了灌溉水渠修缮、增加公交线路、增加公路安防设施等民生实事562件。
党建引领 激活振兴活力
上犹县把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糅”在一起抓,坚持以服务为中心来思考谋划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去推动、去发展。
2020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上犹县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该县建立四级联动调度指挥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临时党支部33个,疫情期间发展党员127名,火线入党2名,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不畏风险、一线抗疫,示范带领干部群众履行属地责任,助推上犹成为全省十三个“零疫情”县(市、区)之一。
该县深化“党建+企业服务”模式,第一时间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措施“30条”,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防控疫情促生产”活动,实行“一名县领导、一个安商单位、一名驻点干部、一名金融工作者”的“4+1”结对服务体系,推出“延时服务、协办服务、线上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力工业经济倍增升级。短短几年,玻纤复材首位产业由2012年的几十家增至130多家,产业集中度由18%提高至45%,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获评“中国玻纤新型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生态工业成为引领上犹发展的强力引擎。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广袤乡村,131名驻村第一书记、267名驻村干部、2900余名扶贫干部走村入户、遍地绽放党徽熠熠光芒。县级领导干部挂点督战深度边远贫困村,推动攻坚成果实现连续螺旋式上升。建立“村两委+产业基地(产业大户)+建档立卡户”联结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茶叶、设施蔬菜、光伏等生态富民产业。目前,该县已建设蔬菜、食用菌基地150多个,发展油茶34万亩、茶叶10.75万亩,建成光伏电站175个,开办就业扶贫车间185家,培育产业扶贫基地200多个。2020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897.85万元,村均22.12万元,较2019年增长120%,实现了经营性收入“村村过10万”的目标。
按照“接二连三”的思路,上犹县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基地景区化”改造,精心打造“一条鱼、一幅画、一杯茶、一块石、一列小火车、一泓温泉”等生态旅游,重点发展生态鱼、油画、观赏石、温泉、森林小火车等生态旅游拳头产品。2019年4月,以“零漏评、零错退、高满意度”的成绩,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贫困县脱贫退出后,该县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发力稳就业、强产业、补短板等,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向着全面小康、振兴发展的新征程扬帆奋进。
创新实干 激发内生动力
“一站式”服务大厅,1500平方米的服务场所,健康服务区、托幼养老区、文体活动区、协商议事区、党员活动区、扶贫创业区等七大特色功能区合理布局。幸福社区“邻里中心”建成后,成了附近居民“打卡”的新去处。
推进社区“邻里中心”全覆盖工作,是上犹县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激发内生动力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上犹县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推进“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和“8+4”公共服务功能配套,25户以上自然村组全部修通了水泥路,各类道路全面升级,村村有卫生室、健身活动场所、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以“三清洁四整治”“五净一规范”为抓手,集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美丽乡村。大力实施改水改厕工程,完成改厕农户6.3万户、改水农户6.5万户,整治庭院2.7万户,全县所有农户实现上卫生厕、饮安全水、住安全房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日日新。
该县紧抓全省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的良好契机,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乡间夜话”入选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基层领导干部提升七种能力》精选案例,“6+1”模式打造了就业扶贫全国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