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达贵 郭克栋 谢称利 文/图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在一栋栋拔地而起的返迁安置小区,在人气爆棚的“网红”新世纪公园,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一场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现代时尚、生态智慧、宜居宜业的赣州蓉江新区激情上演。
近年来,赣州蓉江新区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以加强基层党建“三化”为主抓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扛起新时代大任,干事创业精气神焕然一新,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把牢“方向盘” 坚定理想信念
“这不仅是学习党史,也是学习政治理论,武装了头脑,洗涤了心灵,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连日来,在赣州蓉江新区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中,“四个一”(每日一学、每日一听、每日一悟、每月一分享)学习方法得到广泛推崇,通过常补精神之钙,凝聚起团结奋进加油干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蓉江新区党工委把牢党建工作“方向盘”,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从严从实开展党内主题教育和集中教育活动,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集中研讨、辅导报告等形式持续开展学习。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教育15000余次,引导广大党员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提升各级党组织把方向、谋全局、促发展的能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担当意识,提升工作能力。
建强“主心骨” 筑牢战斗堡垒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蓉江新区党工委紧紧围绕“夯基础、抓创新、促提升、创特色”的总体思路,把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党建“一号工程”来抓,一体化推进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领域基层党建“三化”建设。
在26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起步区内,新建成投入使用的高校园区管理处新路村等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便民服务窗口、退役军人事务站和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将农村各类阵地整合成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的便民服务阵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纽带的思想文化实践阵地。同时,对35个村(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功能优化,改建便民服务平台17个,实现群众办事一站式服务。
扎实推进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100%实现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建立软弱涣散党组织预警机制,对两个后进党组织进行预警管理。开展机关“一支部一特色”活动,推动争创模范机关。实施学校党建“1+N”结对帮扶机制,安排5个示范学校党组织结对帮扶4个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党组织。
打造强“引擎” 增添发展动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赣州蓉江新区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党建引领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各项工作硕果累累。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蓉江新区各级党组织筑牢抗击疫情的坚强壁垒,139支党员突击队、广大党员不畏风险、冲锋在前,牢牢守住卡口、医院、社区、企业等防控一线,实现零疫情、零感染、零输入。
在脱贫攻坚战场,3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96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建强基层党组织、指导产业发展、帮扶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各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2020年,全区各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实现10万元以上,其中高校园区管理处武陵村《预留地上建起商业综合体》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入选《赣州市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案例选编》。
在项目建设一线,蓉江新区将支部建在项目上,将党旗插在工地上,推动党建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4年时间里,蓉江新区建成赣州市首条地下综合管廊,40余条(段)道路通车,建成城市道路81.5公里,完成新区规划道路网的五分之一。“一环三纵”农村路网6个穿(跨)铁路通道已打通3个,创业大道、过江隧道、快速路加紧建设,内外通达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提升;先后建成公园绿地面积1500亩,滨江公园、新世纪(运动)公园、新世纪(十里花溪)公园精美呈现,集时尚生活、浪漫休闲、生态滨江为一体的滨江景观带基本形成。
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数创智联项目签约落户,启迪科技城正加紧建设,全省最大的光磁一体化数据存储中心赣南数据糊示范中心投入使用,金融产业园开园运营,云创智众新经济双创园、516双创产业园已吸纳120余家“双创”企业,一大批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地,让这个城市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共建“同心圆” 增进民生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蓉江新区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建+”为圆心绘制城市建设、社会共治同心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选择黄金地段,按照品质不低于普通商品房标准,加快建设棚改返迁安置房,缩短被征迁群众在外过渡时间。首个返迁安置房温馨家园开始分房,创造了我市返迁安置房从建设到分房的最快速度。截至目前,已分配返迁安置房4382套,安置群众2115户。
300米见绿、500米入园、800米入校,新区公共服务配套大幅提升,师大附小、师专附小等8所学校陆续高标准建成,一流的学校软硬件,很好地解决了新区孩子的就学问题。
交通是制约生态优质的南部村庄发展的关键因素。蓉江新区坚持问题导向,规划建设上跨下穿京九铁路六个通道和22.5公里“一环三纵”农村主干路网。2019年,首条下穿京九铁路的生态路通车,同步实现自来水、电力通信、燃气等各类市政管网进村入户。农村交通畅通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产业也逐渐随之兴旺,推进乡村振兴迈开了跨越式步伐。
今天的蓉江新区,从城市到农村,面貌巨变的同时,气质与品位也吸引着广大市民前来打卡。“春生宋城——2021书院文化生活论坛”在新旅中书书院启动,邀请文化大咖畅谈文化艺术;第二届蓉江新区麋鹿嘉年华活动引爆赣州中心城区假日旅游,吸引近30万市民游玩,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现代时尚、生态智慧、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区逐渐显现其魅力。
伟大时代领航奋进,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蓉江新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锲而不舍抓实党建工作提质升级,聚焦“三大战略”,突出“六大主攻方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蓉江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