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有一本特殊的账簿,上面记载了这样一笔:“十捌号主席毛澤東住,付还大洋1元4角8分”。
这几个毛笔写的字,讲述了一个中国共产党有关“清廉”的故事。
这本账簿1953年由当地群众捐献,记录了1934年8月毛泽东同志和时任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等一行在江西省长胜县铲田区(现为宁都县辖下乡镇)开展调研时发生的故事,毛泽东同志特意嘱托缴纳食宿费——“1元4角8分”。
这本账簿被发现并逐渐为公众所知,源自一个“偶然事件”。
1989年,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原馆员严帆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打开了馆藏文物库房的大门,无意中在角落里看到一份“文件”。翻开来,里面“毛泽东”三个字顿时让他眼前一亮。“这份文物不一般。”严帆心想。
为弄清这本账簿的来历,严帆走访了曾经的长胜县铲田区,向在世的老同志询问,证实了账簿中的记载确有其事。
1934年8月17日,毛泽东和江西军区参谋长陈奇涵一行四人,来到苏区江西省长胜县铲田区调查工作。
铲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钟赤牯听说毛主席到村里来了,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红军家属许大娘家里找到了。他埋怨道:“毛主席,你们进村来,为何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我们有个准备呀!”
毛泽东闻言,拍着钟赤牯的肩膀笑着说:“为什么要事先打招呼呢?下来了你们一定会晓得,现在不少干部下乡,生怕下面不知道,这种作风不好嘛。”
当晚,毛泽东等人住在一所破旧的祠堂内。晚饭吃的是山芋粥、红薯,外加一盆咸萝卜干。钟赤牯执意要去弄点好吃的东西,被毛泽东坚决制止了。
次日清晨,毛泽东同警卫员吴吉清要赶回瑞金中央政府。临行前,他对小吴说:“你按照规定去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结清伙食费和食宿费,我们先走一步,你随后赶来。”
在区财政部,长工出身的老部长听说毛主席在这里住了一宿也要交食宿费,说什么也不肯收。吴吉清推辞不了,最后只好收回钱,匆匆上路,追上了先行的毛泽东。
毛泽东问他:“食宿费结了吗?”小吴吞吞吐吐地说出区财政部不肯收钱一事。毛泽东闻言,大为生气,立即要吴吉清再次返回,务必将钱交清。眼看离开区苏维埃政府已经很远了,陈奇涵便笑着说:“毛主席,还是由我来办这件事吧,你们赶路要紧。”
毛泽东紧握陈奇涵的手,叮嘱道:“老陈,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我们是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方面更要严格。”陈奇涵郑重地点了点头。他回去后果真代表毛泽东向区苏维埃财政部转交了食宿费。于是,在铲田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用毛边纸制作的账本上,便记载了这样一笔:“十捌号主席毛澤東住,付还大洋1元4角8分,陈奇寒(涵)”。
新中国成立后,铲田区的老同志将这册保存完整并盖有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大印的珍贵文物捐献给了瑞金革命纪念馆,成为革命领袖廉洁自律的生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