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宣 记者 曾艳华 整理
一曲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旋律,一首悲壮而气壮山河的史诗,一部大合唱的经典作品将红色经典永流传。
这就是《长征组歌》。几十年过去了,《长征组歌》已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真正的激情和最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长征组歌》是怎样炼成的?写作这部史诗的是谁?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这部红色经典史诗背后的故事。
为纪念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萧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
整个组歌共分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西子湖畔出佳作
《长征组歌》的词作者萧华,1916年1月出生于兴国县一个贫农家庭,他经历了长征中的主要战斗,是这场艰苦卓绝征战的见证人。1964年4月下旬,在周总理的命令和安排下,48岁的萧华因患肝炎在夫人王新兰陪同下到杭州疗养。当时,全国正准备庆祝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许多单位约请萧华撰写有关长征的作品。萧华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亲历者,他早就有讴歌长征的冲动,深感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把它写出来。他认为组诗可以概括、形象地表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几经思索,萧华确定了一种“三七句、四八开”的格式,即每段诗歌用四个三字名、八个七字名,共12行68字,押一个统一的韵脚。这种格式,既有旧体诗词的形式美,又不受平仄、对仗的局限,铿锵有力,便于表现长征的悲壮场面,又易于记忆朗诵、谱曲歌唱,并选取了长征中最有代表性的12个典型事件,来安排组诗结构。
病中的萧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情感投入创作之中,回忆起艰苦卓绝的长征、牺牲的无数战友,他夜不能寐,常常爬起来奋笔疾书。历时半年,经过反复修改,他把12首诗歌写完,并借用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的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做总标题让秘书送到北京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座谈研究,再进行修改,前后修改了八九次,直至11月中旬,才基本定稿。
1964年11月中旬,《解放军歌曲》的一位编辑到杭州,萧华把组诗交给他,让他交给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谱曲,要求谱成通俗、易唱、具有民歌特点的曲子,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战友文工团经过几个月创作完成了曲谱,当时考虑到组诗的后两段,是长征胜利后的内容,故只谱了前10段的曲子,并在题目下加了副标题——长征组歌。所以,长征组歌是10段,长征组诗是12段,原因即在这里。
红色经典永流传
1965年8月1日,《长征组歌》在北京公演,立即轰动全国。有些老红军看过演出后反映:“听了这个组歌,好像又走了一次长征。”广播电视反复播放《长征组歌》,一时间,唱组歌成为全国上下的新风尚,大江南北男女老少争相传唱,许多人为学唱《长征组歌》,将全部歌词一字一句地抄在本子上。
大家普遍认为,这不仅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的英雄史诗,更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的红色音乐经典之作。萧华将长征的史与诗结合起来,熔铸成一部红色史诗,精心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万里长征的壮丽画卷。
《长征组歌》运用了红军传统歌曲和江西采茶、苗家山歌、湖南花鼓、云南花灯、川江号子、陕北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调,结合长征主题,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把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比较完美地融合起来了。它以深刻凝练的歌词、清新优美的曲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讴歌了红军历尽艰险、终获胜利的革命精神,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意志。
《长征组歌》创作者之一唐诃生前说过,《长征组歌》是一部集体创作成功的典范,每一部分需要他们四个人都认可了才能定稿。“我们的目的就是一个,一定要把作品写好,否则就对不起长征中牺牲的几万红军战士,也辜负了中央首长对我们的厚望。因此我们四个人团结得就像一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长征组歌》这整部作品是用伟大的长征精神铸造而成的,所以它才能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它让全体演员穿上红军服装,并且有动作、有造型、有情节、有人物,再加上幻灯,声光电布景的配合,一下子就把观众拉进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氛围中,再通过作品所表达的真实感情,观众随着台上的悲壮场面而落泪,伴着台上的胜利时刻而欢呼。唱的人和听的人融为了一个整体,使它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因此,我们说《长征组歌》不但是一部成功的音乐经典,也是对大合唱这种形式的一次大胆创新。
《长征组歌》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每次演出都像是首演,常演常新,久演不衰。《长征组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永载中国音乐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