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底,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经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基本上将盘踞在石城、会昌、于都和福建长汀等县土楼、石寨内的豪绅地主武装消灭,扫除了残存在苏区内的白色据点,使中央苏区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按原计划,红一方面军还将继续分散在安远、寻乌、信丰、定南等16县开展扫除白点、巩固和发展苏区的行动。然而,这一计划,却被中共临时中央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命令而中断。
1932年1月1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发布《关于攻取赣州的军事训令》,对攻打赣州作出军事部署,把红一方面军主力和赣南地方革命武装分成主作战军、支作战军和机动部队三部分。1932年2月4日,红军开始围攻赣州城,历时33天,未能攻克,部队遭到很大伤亡。国民党军继续增援,红军不得不全部撤离阵地。此次战役虽然失败,但仍具有一定的意义。红军在攻打赣州期间,广泛地宣传、发动了群众,扩大了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影响,帮助群众组织了农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2年3月8日,红军攻赣部队开至赣县江口一带休整、补充。为总结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确定红军下一步行动方针,3月中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口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分两路向北发展。这一行动方针,对巩固和扩大中央苏区,以及此后的反“围剿”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