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0月的一天,为了增加苏区军工企业的生产,支援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党团书记、副委员长的陈云,在全国总工会中央执行局国家企业部部长马文的陪同下,从瑞金前往兴国寨上兵工厂了解生产情况,指导工作。
寨上兵工厂设在兴国县古龙冈,专门制造刺刀、洋镐、洋锹等器械,有时也生产枪上的钩子与撞针,所以又叫“寨上红军杂械厂”。全厂有工人200多人,是当时苏区规模较大的兵工厂。
从瑞金到寨上兵工厂,有200多里路,他们跋涉了3天才赶到。陈云历来办事严谨认真,雷厉风行。当天晚上,陈云顾不上休息,就到工人中了解情况。
寨上兵工厂的厂长叫李志云,湖南人,旧军人出身,脾气暴躁,作风粗俗。陈云在调查中发现工人们都对李厂长有意见。工人们普遍反映,李厂长严重渎职,天天晚上打牌,作风不民主,缺乏对工人的培训和教育,也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处理问题主观、武断,甚至打人、骂人。有几名工人做错了一点点小事,竟被他罚跪了几个钟头。工人们说,这个李厂长,简直就是个资本家!
工人们反映的意见,引起了陈云的高度重视。为了核实情况,他又与厂职工会的代表们座谈,听取职工会的意见。核实结果与工人们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
陈云严肃起来。他认为,在我们的苏维埃区域,工农兵都翻身作了主人,工人更是苏维埃国家工厂的主人。李厂长这种随意打人、骂人的作风,与我们共产党的宗旨格格不入,是绝对不能容许的,必须严肃处理。
陈云果断地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在会上讲话时,他将了解到的情况全部端了出来,对李厂长的恶劣作风给予严厉批评。他旗帜鲜明地当场宣布:“这样的厂长必须撤职查办。”事后,工人们纷纷议论说:“上级派来了一位‘铁包公’。”工人们对陈云秉公办事、光明磊落的作风赞不绝口,生产积极性一下爆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