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时期,童养媳的风俗曾一度普遍存在。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建立以后,苏区的苦孩子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文化学习。有的公公婆婆怕失掉自己的儿媳妇,就把他们锁在屋里不让出来,以“不规矩”为由把她们毒打一顿。看到这种情况,徐特立心里很难过,他认为:“争取妇女的解放,首先应争取童养媳的解放。”
经过一番调查,他发现有童养媳的人家一般都比较穷,大多数是贫雇农,他们是党的基本群众。因此,徐特立做这个工作要特别的耐心和细致。
有一次,徐特立在黄柏小坑村做调查发动工作。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瘦弱姑娘,慌慌张张地跑到他跟前,泪流满面,苦苦地哀求说:“徐伯伯,你要救救我呀,你不救我,我只有死了!”
原来,她是本村一家人的童养媳。这些日子,她一直与她婆婆吵着要求读夜校,婆婆不允,硬是逼她与比自己大20多岁的男人成亲,当天就是结婚的日子。她急坏了,突然听到徐伯伯来到村子里,就偷偷地跑了出来。她恳求说:“我宁死也不结这门亲!求求你同我公公婆婆说说,退了吧!”徐特立一问,知道这家人对党的各项工作都是积极拥护的,只是在儿女婚姻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封建思想。
他当即来到这户人家,一看,果然在准备办喜事,门上贴着双喜的红字,屋里摆着酒席,贺客也已经到了。他耐心地对老人说:“共产党主张婚姻自由,你家的童养媳不愿同你儿子成亲,找我这个老头子来了。我们党的政策,只要有一方不愿意,都不能勉强,这门亲事你们再考虑考虑。他们两个感情不好,勉强结了婚,也不会有幸福。再说,你家童养媳积极要求去读夜校,这是应该支持的,我们穷人苦就苦在没有文化上,让人愚弄欺负,有了文化就能参加工作,为革命作贡献。我今天来,就是同你们商量,先不要办这门亲事,让她趁年轻去参加文化学习。”
两位老人对徐特立的话感到很意外,同时也顾虑很多。徐特立反复给两位老人讲政策、讲道理,打比喻,两位老人终于被徐特立的一片苦心所感动,便取消了这桩婚事。徐特立高高兴兴地带着这个童养媳到村夜校报了名。
事后,徐特立为列宁小学国语课本编写了一篇课文,取名为《三字经》,它的开头几句是:“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